[實用新型]呈雙渦卷管路的溫差流體吸釋熱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73965.5 | 申請日: | 2009-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37315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17 |
| 發明(設計)人: | 楊泰和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泰和 |
| 主分類號: | F28D15/00 | 分類號: | F28D15/00;F28F1/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徐樂慧 |
| 地址: | 中國臺灣彰化縣***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呈雙渦卷 管路 溫差 流體 吸釋熱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呈雙渦卷管路的溫差流體吸釋熱裝置,由呈平行或近似平行設置一路或一路以上呈串聯或并聯的流體管路所構成,各管路并特定呈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雙渦卷排列分布,以供輸送呈溫差的氣態流體、或液態流體、或由氣態轉液態的流體、或由液態轉氣態的流體所構成的導溫流體,并借呈雙渦卷的流體管路構成呈依溫差均布的流體流路,使通過相鄰排列管路的流體呈逆向流動,對被動接受釋熱或吸熱的物體或空間產生吸熱或釋熱功能,以使被動接受釋熱或吸熱的物體或空間形成較平均的溫度分布狀態。
背景技術
傳統借導溫流體通過吸熱或釋熱體的氣態流體、或液態流體、或由氣態轉液態的流體、或由液態轉氣態的流體所構成的導溫流體,以產生吸熱或釋熱的應用裝置,如引擎冷卻水箱、或借導溫流體吸熱的冷能排放裝置,或借導溫流體釋熱的熱能排放裝置,如暖具、或加熱裝置、或熱能傳輸裝置,因其導溫流體的流向固定,因此導溫流體在吸熱或釋熱體上各不同位置形成較大的溫度差落差。
圖1所示為傳統借吸熱或釋熱的氣態流體、或液態流體、或由氣態轉液態的流體、或由液態轉氣態的流體所構成的導溫流體,通過定流向的導溫流體構成的吸熱或釋熱裝置的主要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為傳統借輸送固定流向的氣態流體、或液態流體、或由液態轉氣態、或由氣態轉液態的導溫流體110,通過第一流體管路101以結合吸熱或釋熱溫能傳輸體100所構成的吸熱或釋熱裝置總成,以供1)由通過第一流體管路101的導溫流體110,經吸熱或釋熱溫能傳輸體100對被動接受釋熱或吸熱的固態、或膠態、或液態、或氣態物體或空間200作致冷或加熱的功能;或2)由通過第一流體管路101的導溫流體110反向接受來自吸熱或釋熱溫能傳輸體100周圍的冷能或熱能,作致冷或致熱的作用;前述的1)常見應用于如引擎冷卻水箱、或借導溫流體110吸熱的冷能排放裝置、或借導溫流體110釋熱的熱能排放裝置,如暖具、或加熱裝置、或蒸發器或凝結器、或冷能或熱能傳輸裝置,后者2)常見應用于冷能或熱能傳輸裝置;當1)應用時,導溫流體110由吸熱或釋熱溫能傳輸體100的一邊側端的流體管路101的入口輸入導溫流體110再由另一端輸出,通過吸熱或釋熱溫能傳輸體100流體管路101入口的導溫流體110與流體管路101出口的導溫流體110之間,形成較大的溫度差,同樣的在2)應用時,會在流體管路101的入口及流體管路101的出口形成較大的溫差。
圖2所示為圖1所示裝置作吸熱冷能排放裝置功能時運作中的溫度差分布圖;圖2中所示為圖1所示傳統利用輸送定流向的導溫流體110作為釋熱的排放熱能運作中,呈單流向的流路布設,而在導溫流體110通過流體管路101時,在吸熱或釋熱溫能傳輸體100的導溫流體110入口與導溫流體110出口之間,形成較大溫度差的分布狀態。
圖3所示為圖1所示裝置作為釋熱熱能排放裝置功能時運作中的溫度差分布圖;圖3所示為圖1所示傳統利用輸送單流向的導溫流體110,作為吸熱的排放冷能運作中,呈單流向的流路分布,而在導溫流體110通過第一流體管路101時,在吸熱或釋熱溫能傳輸體100的導溫流體110入口與導溫流體110出口之間,形成較大溫度差的分布狀態。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現象,本實用新型為首創一種借通過導溫流體作吸熱或釋熱體的裝置,而由流經呈雙渦卷管路排列以依溫差作不同流向輸送溫差流體的管路,以對被動接受釋熱或吸熱的物體或空間,產生吸熱或釋熱功能,以使導溫流體在吸熱或釋熱體形成較平均的溫度分布狀態。
本實用新型中呈雙渦卷管路的溫差流體吸釋熱裝置,由呈平行或近似平行設置一路或一路以上呈串聯或并聯的流體管路所構成,各流體管路呈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雙渦卷排列分布;其主要結構含:
吸熱或釋熱溫能傳輸體:為由固態、或膠態、或液態、或氣態導熱材料所構成,上述吸熱或釋熱溫能傳輸體可為一個或一個以上所構成;
流體管路:為以良導熱材料所構成,流體管路為呈平行或近似平行的雙渦卷管路結構,而雙渦卷管路結構的排列為以具溫差且為不同流向輸送溫差流體的管路為相鄰管路;其特征在于,呈雙渦卷分布的管路外圈為管路輸出入端側,設有流體入口及流體出口,而近渦卷狀中心的流體管路呈逆向轉彎作為傳輸流體的管路轉向結構;
上述流體管路由一路或一路以上呈串聯或并聯所構成,各管路呈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雙渦卷排列分布;
上述流體管路包括為呈平行或近似平行的平面形狀或立體形狀布設于吸熱或釋熱溫能傳輸體。
所述吸熱或釋熱溫能傳輸體與流體管路可為以下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結構關系所構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泰和,未經楊泰和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7396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雙層冷卻高效管殼式換熱器
- 下一篇:多通道進風噴霧冷卻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