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下頜骨修復支架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173287.2 | 申請日: | 2009-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69460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5-19 |
| 發明(設計)人: | 歸來;李曉峰;姜謙;劉燦;武星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吉馬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F2/28 | 分類號: | A61F2/28;A61L27/04;A61L27/06;A61L27/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吳小燦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頜骨 修復 支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在醫療臨床的頜面部下頜骨缺損修復手術中使用的植入結構體物件,特別是一種能夠符合大面積下頜骨缺損形態修復等要求的下頜骨修復支架。
背景技術
由于腫瘤切除或創傷等原因,造成了下頜骨的缺損,同時也影響了患者口腔內部的基本功能,給患者的基本生活造成很大影響。目前臨床上一般利用不同型號的人工髁突及重建鈦板或移植自體骨來進行修復。但是此種方法在臨床上的應用有較大局限,一般適合于修復小部分缺損,且人工髁突及重建鈦板為統一規格產品,形態修復遠遠滿足不了臨床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一種能夠符合大面積下頜骨缺損形態修復等要求的下頜骨修復支架。所述下頜骨修復支架兼具形態修復和功能修復的作用,從而滿足患者的個性化需求。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下頜骨修復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頜骨形支架本體,所述下頜骨形支架本體具有依次連續分布的髁突區、下頜升支區、下頜角區、下頜植骨區和骨連接區;所述下頜角區和下頜植骨區均帶有通孔陣列結構,所述骨連接區帶有沉孔陣列結構。
所述沉孔陣列結構中的沉孔直徑范圍為1.0mm~5.0mm,所述通孔陣列結構中的通孔直徑范圍為1.0mm~5.0mm。
所述沉孔陣列結構中的沉孔與沉孔的中心距范圍為1.0mm~5.0mm,所述通孔陣列結構中的通孔與通孔的中心距范圍為1.0mm~5.0mm。
所述下頜骨形支架本體采用永久性植入顱頜面骨修復的金屬或非金屬材料。
所述下頜骨形支架本體采用滿足13810標準的外科植入物用純鈦或鈦合金材料,或者采用滿足ISO或ASTM標準的六鋁七鈮鈦合金材料。
所述下頜骨修復支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采集患者包括下頜骨區域的CT或MRI圖像,獲取DICOM格式的圖像數據;
B.利用所述DICOM格式的圖像數據結合三維重建軟件進行三維重建,然后在重建圖像的基礎上進行下頜骨修復支架的設計;
C.所述下頜骨修復支架的設計要求內表面要和所重疊的骨面貼合,外表面要符合修復所需的形態;
D.將所述下頜骨修復支架的設計完成的數據轉換為可加工數據,然后采用數控中心或數控銑床進行數字化加工,加工出上頜骨修復支架的雛形;
E.對上頜骨修復支架進行后期加工處理,其中包括打孔,打磨工序。
醫學中的CT全稱:computed?tomography,CT是一種功能齊全的病情探測儀器,它是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描技術簡稱。
MRI是Magnetic?Resnane?Iamging的簡稱,中文為磁共振成像。cad-Computer?Aided?Design的縮寫,即計算機輔助設計。
DICOM是Digital?Imaging?and?Communications?in?Medicine的英文縮寫,即醫學數字成像和通信標準。在DICOM標準中詳細定義了影像及其相關信息的組成格式和交換方法,利用這個標準,人們可以在影像設備上建立一個接口來完成影像數據的輸入/輸出工作。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如下:
本實用新型的下頜骨修復支架能夠符合大面積下頜骨缺損形態修復,兼具形態修復和功能修復的作用,從而滿足患者的個性化需求。
本實用新型的下頜骨修復支架,不僅具有個性化特點,而且兼具形態修復和功能修復的作用。本實用新型的下頜骨修復支架主要針對于下頜骨的大面積缺損修復,為其提供一種整體解決方案。修復支架整體形態和患者下頜形態相擬合,支架具有植骨槽,便于醫生進行自體骨的移植和種植牙等一系列的手術。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下頜骨修復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下頜骨修復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三種下頜骨修復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下頜骨修復支架的使用狀態圖。
附圖標記列示如下:
1-髁突區,2-下頜升支區,3-下頜角區,4-下頜植骨區,5-骨連接區。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圖1-圖4)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吉馬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吉馬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7328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能報警帶凈化的便攜式輸液裝置
- 下一篇:人工血管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