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椎體球囊導管的顯影尖端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173163.4 | 申請日: | 2009-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69386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5-19 |
| 發明(設計)人: | 馬立金;齊大鵬;楊東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眾合賽福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7/56 | 分類號: | A61B17/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朱印康 |
| 地址: | 101500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椎體球囊 導管 顯影 尖端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介入性醫療器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椎體球囊導管的顯影尖端。
背景技術
用經皮椎體后凸成型術(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療椎體壓縮性骨折,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主要的手術器械為椎體球囊導管。但現有技術的椎體球囊導管靠球囊中內管上的兩個不透X光的金屬環來顯影,而椎體擴張球囊導管的最前端在X光下是看不到的,這樣,在手術時醫生對球囊位置的判斷就會不準確,從而影響治療效果。因此需要一種能在X光下顯影椎體球囊導管最前端的顯影尖端。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椎體球囊導管只靠球囊中內管上的兩個不透X光的金屬環來顯影,而看不到椎體球囊導管的最前端,椎體球囊導管的球囊顯影差,影響手術醫生對球囊位置準確判斷的問題,特別提出一種椎體球囊導管的顯影尖端,其特征在于,球囊1的遠端和內管3的遠端之間封接一個顯影尖端5。顯影尖端5是一個用顯影聚氨酯彈性體為材料制成的“O”型圈,它能在X光照射下顯影,顯影椎體球囊導管的最前端。
“O”型圈的顯影尖端5替代了現有技術椎體球囊導管的內管頂座,將球囊1遠端和內管3遠端封接,其封接方法為粘接。
手術中使用具有顯影尖端的椎體球囊導管時,將球囊1從工作通道插入,用X光機觀察球囊1中內管3上的顯影環4和內管3遠端與球囊1的密封處的顯影尖端5來確定球囊的位置,確認將球囊置于椎體塌陷終板下方后,將壓力泵與椎體球囊導管的斜向分支端口連接,之后進行緩慢沖入造影介質等手術操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在進行微創手術時,椎體球囊導管的球囊進入手術工作通道后,球囊在x光下的顯影除了在球囊中內管上的兩個顯影環外,置于球囊和內管遠端之間的密封“O”型圈,即顯影尖端顯影了椎體球囊導管最前端的位置,可使手術醫生準確判斷球囊位置,解決了手術時椎體球囊導管球囊顯影差的問題,保障了手術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椎體球囊導管的顯影尖端示意圖。
圖中,1--球囊,2--外管,3--內管,4--顯影環,5--顯影尖端。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應用和在治療椎體壓縮性骨折中的作用。圖1為椎體球囊導管的顯影尖端示意圖。如圖1所示,外管2的遠端與球囊1相接,內管3置于外管2中,內管3的遠端與球囊1的遠端用顯影尖端5密封,球囊1中內管3上有兩個金屬的顯影環4,起支撐作用的鋼針6置于內管3中,顯影尖端5為用顯影聚氨酯彈性體材料制成的“O”型圈,它能在X光照射下顯影。顯影尖端5用膠粘在球囊1遠端和內管3遠端之間,將球囊1和內管3的遠端密封。
在進行微創手術時,經穿刺建立到達椎體后部的工作通道后,手術醫生將有顯影尖端的椎體球囊導管的球囊從工作通道插入,同時觀察外管上的標記環,初步判斷球囊的位置。通過X光機觀察球囊中的顯影環4和顯影尖端5來確定球囊的位置,最后將球囊置于椎體塌陷終板下方。將壓力泵與椎體球囊導管的斜向分支端口連接,之后進行緩慢充入造影介質等椎體擴張手術操作。
因為在椎體球囊導管的球囊進入手術工作通道后,球囊在x光下的顯影除了在球囊中內管上的兩個顯影環外,球囊和內管遠端之間有一個密封“O”圈,即顯影尖端同時顯影了椎體擴張球囊導管的最前端的位置,可使手術醫生準確判斷球囊位置,確保手術安全。本實用新型用于椎體球囊導管,廣泛應用于人體脊柱椎體的微創手術,主要針對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治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眾合賽福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北京眾合賽福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7316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