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組合式納米碳酸鈣碳化反應釜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172690.3 | 申請日: | 2009-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73335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5-19 |
| 發明(設計)人: | 胡坤;田興友;張怡;鄭康;陳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1F11/18 | 分類號: | C01F11/18;B01J14/00;B01J19/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0031***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組合式 納米 碳酸鈣 碳化 反應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反應釜,尤其是一種組合式納米碳酸鈣碳化反應釜。
背景技術
納米碳酸鈣是一種重要的無機化工原料,可大量地用于造紙、涂料、粘膠劑、密封膠、塑料、橡膠、建材、飼料、日用化工等行業。目前,人們為了獲得納米碳酸鈣,常使用碳化反應裝置,如在2005年1月12日公開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說明書CN?2670338Y中披露的“一種生產納米碳酸鈣的碳化塔”。它意欲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生產工藝容易控制、二氧化碳吸收率高、不需要攪拌、產物粒徑分布窄、形貌規整、便于工業化生產的碳化塔。該碳化塔由外管和內管組成,其中的內管為一夾套,通過其上設有的進水管和出水管與外管固定連接,內管的下方設有呈倒圓錐體狀的氣體分布器。使用時,二氧化碳氣體由塔底部進入,并由氣體分布器使其沿著外管和內管之間的空隙上升,來帶動塔中的氫氧化鈣漿液在外管與內管之間的空隙上升,以使氫氧化鈣漿液到達內管的上沿后再進入內管,從而使氫氧化鈣漿液在碳化塔中做環流運動,促進氫氧化鈣漿液與二氧化碳氣體的充分接觸。但是,這種碳化塔存在著不足之處,首先,它雖有著結構簡單、操作簡便的優點,卻也有著因氣液接觸面有限,反應過程不均勻而導致的碳化時間長,對碳酸鈣晶體和碳化率都不易控制,易過碳化或不完全碳化,較難制造多種單一晶型產品,制得的碳酸鈣顆粒粒徑大且粒度分布寬等鼓泡式碳化法的弊端;其次,生產效率低下,二氧化碳氣體的消耗過大,工藝條件較難控制;再次,易在反應中產生包裹現象,最終導致產品返堿,影響產品的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合理,二氧化碳氣體的利用率高,生產工藝易控制,制得的納米碳酸鈣的粒度分布窄、晶型豐富的組合式納米碳酸鈣碳化反應釜。
為解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組合式納米碳酸鈣碳化反應釜包括反應釜體和其下部置有的排料口,以及位于反應釜體內腔底部的氣體分布器,特別是,
所述反應釜體為臥式設置,所述臥式反應釜體的上部置有加料口和安全氣閥、內壁帶有夾套腔,所述夾套腔的下部連通有夾套冷媒進口、上部連通有夾套冷媒出口;
所述臥式反應釜體的中部置有帶有攪拌葉輪的攪拌軸,所述攪拌軸的軸心和攪拌葉輪的內腔均為空心狀,且相互連通,所述空心狀攪拌軸的兩端分別與軸心冷媒進口和軸心冷媒出口相連通;
所述氣體分布器為環形的管道上置有開口朝下的出氣孔,所述環形管道與進氣管相連通。
作為組合式納米碳酸鈣碳化反應釜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反應釜體為圓柱狀;所述的反應釜體中部的內腔中置有在線pH/溫度一體計;所述的反應釜體的上部置有觀察鏡;所述的攪拌軸經傳動輪與電機軸動配合連接;所述的攪拌葉輪呈對稱狀置于攪拌軸上;所述的攪拌葉輪為2~8片;所述的攪拌葉輪的內腔中置有相互交叉錯開設置的隔柵;所述的氣體分布器上的出氣孔的個數為5~20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7269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可用于植絨的化學纖維
- 下一篇:送片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