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機殼結構以及便攜式移動終端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70752.7 | 申請日: | 2009-08-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79488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5-19 |
| 發明(設計)人: | 王健;馬成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海信移動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5/00 | 分類號: | H05K5/00;H04M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2661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機殼 結構 以及 便攜式 移動 終端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機殼結構以及設有該機殼結構的便攜式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手機、掌上電腦等便攜式移動終端已經成為人們最為常用的通訊工具。
目前,厚度更薄、強度更高的便攜式移動終端越來越受到客戶的青睞。為此,采用模內注塑工藝制造的機殼結構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
如圖1所示,現有的機殼結構,包括固設于殼體1(或稱機殼)上且為塑膠材料制成的定位壁2,金屬件3的一端嵌入并注塑于定位壁2內,塑膠模具5用于注塑金屬件3時支撐、定位金屬件3。由于金屬件3的強度比塑膠材料更高、占用空間更小,所以采用現有的機殼結構的便攜式移動終端整個設備的厚度可以做的更薄、強度更高。
本發明人在實現本實用新型的過程中發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
在注塑金屬件的過程中受模流沖擊和溫度變化的影響,金屬件和塑膠模具的配合情況會發生變化,會出現溢膠的問題,產生較大的形變和位移,進而嚴重影響了殼體尺寸的精度和外觀品質,導致殼體尺寸的精度較低、外觀品質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機殼結構以及設有該機殼結構的便攜式移動終端,解決了現有的機殼結構導致殼體尺寸的精度較低、外觀品質較差的技術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該機殼結構,包括固設于殼體上且為塑膠材料制成的定位壁,金屬件的一端嵌入并注塑于所述定位壁的一側,所述定位壁的另一側開設有至少一個支撐通孔,用于注塑所述金屬件的塑膠模具可通過所述支撐通孔與所述金屬件相抵靠。
該便攜式移動終端,包括上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機殼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提供上述技術方案中的任一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
由于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金屬件的一端嵌入并注塑于定位壁的一側,定位壁的另一側開設有至少一個支撐通孔,用于注塑金屬件的塑膠模具可通過支撐通孔與金屬件相抵靠。開設支撐通孔起到了減少塑膠材料即減膠的作用,進而避免了溢膠問題的出現,同時,塑膠模具通過支撐通孔與金屬件相抵靠,對金屬件起到了有效的支撐,可以避免在注塑過程中發生不需要的形變和位移,使得殼體的尺寸精度更高、外觀質量也更好,所以解決了現有的機殼結構導致殼體尺寸的精度較低、外觀品質較差的技術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采用塑膠模具注塑現有的機殼結構的示意圖;
圖2為設有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所提供的機殼結構的便攜式移動終端的立體結構的示意圖;
圖3為設有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所提供的機殼結構的便攜式移動終端的平面示意圖;
圖4為圖3沿A-A線的剖視示意圖;
圖5為圖4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6為采用塑膠模具注塑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所提供的機殼結構時沿B-B線的局部剖視示意圖;
圖7為設有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2所提供的機殼結構的便攜式移動終端的組裝過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連接可靠、殼體的尺寸精度更高且外觀質量也更好的機殼結構以及便攜式移動終端。
實施例1:
如圖2和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機殼結構,包括固設于如圖3和圖4所示的殼體1上且為塑膠材料制成的定位壁2,金屬件3的一端嵌入并注塑于定位壁2的一側,定位壁2的另一側開設有至少一個支撐通孔4,用于注塑金屬件3的塑膠模具5可通過支撐通孔4與金屬件3相抵靠。
由于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金屬件3的一端嵌入并注塑于定位壁2的一側,定位壁2的另一側開設有至少一個支撐通孔4,用于注塑金屬件3的塑膠模具5可通過支撐通孔4與金屬件3相抵靠。開設支撐通孔4起到了減少塑膠材料即減膠的作用,進而避免了溢膠問題的出現,同時,塑膠模具5通過支撐通孔4與金屬件3相抵靠,對金屬件3起到了有效的支撐,可以避免在注塑過程中發生不需要的形變和位移,使得殼體1的尺寸精度更高、外觀質量也更好,所以解決了現有的機殼結構導致殼體尺寸的精度較低和外觀品質較差的技術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海信移動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青島海信移動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7075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