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混凝土輸送裝置用耐磨工件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168066.6 | 申請日: | 2009-08-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75573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5-19 |
| 發明(設計)人: | 易小剛;歐耀輝;周水波;秦建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43/00 | 分類號: | F16L43/00;F16S1/00;B32B33/00;B32B1/08;B65G53/34;B65G53/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兆嶺;逯長明 |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混凝土 輸送 裝置 耐磨 工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材料,具體涉及一種混凝土輸送裝置用耐磨工件。
背景技術
隨著材料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往往希望材料既具有高的硬度、又具有較高的韌性,然而對于同一種材料,強度和韌性兩者本身就是一對矛盾體。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現有技術中,大多采用復合的方式,將軟硬兩種材料搭配在一起,結合兩種材料的優勢,來滿足對硬度與韌性的要求。然而,這種制作復合材料的方式在很多工況下是無法滿足要求的,主要存在如下問題:首先,兩種材料由于物理和化學性能的差別,很難形成冶金結合或無間隙的緊密結合,難以將兩種材料的優點充分發揮出來;其次,制作復合材料的工藝比較復雜,質量很難控制、穩定。因此,開發新工藝以使同一種材料具有較高的硬度和良好的韌性成為材料工作者的重要研發方向。
在現有技術中,比較成熟的制備單一軟硬結合材料的方式是對工件進行表面淬火處理,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硬化層作為工作面,而工件內部仍然保持原先較軟的狀態,從而達到對硬度與韌性的綜合要求,這一工藝在很多場合都得到了成功的應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對于混凝土泵用輸送管道,在泵送混凝土時,需要輸送管內表面具有較高的硬度來滿足耐磨性的要求,因此可以采用整體淬火的方法來來提高輸送管內表面的硬度。然而,由于輸送管泵送混凝土時還要承受較高的壓力,若輸送管整體淬火硬度過高,容易導致脆裂爆管造成安全事故;若輸送管整體淬火硬度過低,則其耐磨性不高,滿足不了使用要求。
有人采用內表面淬火的方式對輸送管進行了處理,希望輸送管內表面硬度高,耐磨損,外表面硬度低,韌性好,保護輸送管爆裂。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并沒有得到人們預想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管件內表面淬火的工藝較難控制,質量很難穩定;此外,內表面淬火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軟點,在輸送混凝土時,這些軟點就會提前磨損失效,從而導致整個輸送管失效,輸送管的使用壽命往往取決于這些軟點的壽命;并且,表面淬火硬化層的厚度有限,對于要求較高厚度耐磨層的工件,表面淬火的效果并不理想。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混凝土輸送裝置用耐磨工件,該耐磨工件在整體滿足硬度要求的同時,還具有良好的韌性,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由于表面硬化的軟點導致工件壽命降低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混凝土輸送管道用耐磨工件,包括經過整體硬化處理的工件基體,和在所述工件基體的非工作面形成的表面軟化層。
優選的,所述耐磨工件為耐磨板或者用于泵送輸送混凝土的輸送管道。
優選的,所述耐磨工件為用于泵送混凝土的輸送管道,在所述輸送管道的外表面形成所述表面軟化層。
優選的,所述輸送管道具有彎管部,所述彎管部具有相等的壁厚,所述彎管部的基體具有相等的厚度。
優選的,所述輸送管道具有彎管部,所述彎管部的壁厚從彎管兩端向彎管部中間逐漸變大,所述彎管部的表面軟化層具有相等的厚度。
優選的,所述輸送管道具有彎管部,所述彎管部具有相等的壁厚,所述彎管部的基體厚度從彎管部兩端向彎管部中間逐漸變大。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混凝土輸送裝置用耐磨工件,該耐磨工件包括經過整體硬化處理的工件基體,和在所述工件基體的非工作面形成的表面軟化層,所述經過整體硬化處理的工件基體具有較高的硬度,耐磨性好,而非工作面上表面軟化層由于具有較低的硬度,因此可以提高耐磨工件的韌性,延長工件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制備的工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制備的工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制備的工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制備的工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5為圖4的工件沿A-A方向的剖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5制備的工件剖面示意圖;
圖7為圖6所示的工件沿A-A方向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個制備混凝土輸送裝置用耐磨工件的處理方法的實施例,包括:
對耐磨工件進行整體硬化處理;
對所述整體硬化處理后的耐磨工件的非工作面進行表面軟化處理,在所述非工作面形成表面軟化層,所述表面軟化層的硬度比表面軟化層下的工件基體的硬度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6806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全密封鉛酸蓄電池上蓋結構
- 下一篇:汽車空調出風口殼體與垂直葉片的連接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