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具有雙緩坡種穴結構的播種輪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67537.1 | 申請日: | 2009-07-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79579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5-26 |
| 發明(設計)人: | 王貫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貫杰 |
| 主分類號: | A01C7/20 | 分類號: | A01C7/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63500 ***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緩坡 結構 播種 | ||
(一)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農業播種用的播種輪,更確切的說是一種擺具有瓢形種穴結構的播種輪。
(二)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播種方式和播種輪已經有很多種,比如勺式播種輪、穴槽式播種輪等。其中勺式播種輪是在一個殼體的內部安裝一個圓盤,在圓盤的邊緣均勻分布有側開口的種勺,當播種機帶動圓盤旋轉時,種勺就會將種子帶入投種孔進行播種;穴槽式播種輪一般是在播種輪的表面設置一些圓柱形種穴,當播種機帶動播種輪旋轉時,穴槽就會將種子帶入投種孔進行播種;應該說這些播種輪無論從結構設計還是實際應用,都已經能夠較好的滿足實際需要,完成各種播種任務。但是,這些現有技術也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勺式播種輪結構相對復雜,加工成本相對較高,播種成功率還不是非常理想等。圓柱形穴槽式播種輪結構雖然簡單,也容易制造,但是播種的成功率還不是非常理想。另外,申請號為200620018638.9的中國專利所披露的“具有緩坡結構的播種輪”,這種播種輪是對原來的圓柱型種穴做了單緩坡改進,經過現場應用知道,這種播種輪和原來技術相比已經有了很大進步,但還是不夠理想。
(三)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雙緩坡種穴結構的播種輪,這種播種輪是對原來播種輪的種穴結構做了改進,把原來的單緩坡種穴結構設計成了具有雙緩坡種穴結構,使得播種的成功率成倍的增加,達到精確播種,節約種子、提高產量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種具有雙緩坡種穴結構的播種輪,它包括播種輪體(1)和在輪體外表面均勻分布的若干圓柱形種穴(3),其特征是,圓柱形種穴被設計成了具有雙緩坡結構的種穴(2)。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的優點是:
1、能成倍提高播種的成功率,節約種子。
2、能基本杜絕種子的多投和空投。
2、尤其適合長粒形玉米種子的播種。
(四)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圖3是原來圓柱形種穴結構的主視圖。
圖4是原來圓柱形種穴結構的左視圖。
圖5是圖2中A-A位值的剖視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播種輪體(1)的外部分布有若干雙緩坡結構的種穴(2)。
參閱圖2,播種輪體(1)的外部分布有若干雙緩坡結構的種穴(2),從這個圖中可以看出種穴外口的形狀。
參閱圖3,原來播種輪輪體(1)的外部分布有若干圓柱形種穴。
參閱圖4,原來播種輪輪體(1)的外部分布有若干圓柱形種穴,從這個圖中可以看出原來種穴外口的形狀。
參閱圖5,播種輪體(1)的外部分布有若干雙緩坡結構的種穴(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貫杰,未經王貫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6753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