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桅桿式結構的組合基礎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67221.2 | 申請日: | 2009-08-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512804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6-23 |
| 發明(設計)人: | 趙正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趙正義 |
| 主分類號: | E02D27/42 | 分類號: | E02D27/4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桅桿 結構 組合 基礎 | ||
1.桅桿式結構的組合基礎由砼預制構件以垂直組合方式組合成基礎的受力結構系統、由砂、石子、土等非砼材料與砼構件組合實現基礎重力作用而替代砼的構造系統、基礎結構預制構件垂直組合連接構造系統、抗剪切防位移構造系統;其特征在于:
砼預制構件基礎結構由底部的下端件1件、中部的件數為大于等于1的整數的預制構件共同構成的過渡件1件和上端件1件組合而成,組合后的砼預制構件基礎結構的整體形狀為下列砼基礎結構1號、2號、3號(101、201、301)中的任意一種:
由平剖面為正多邊形的棱柱體的砼基礎下端件1號(1)1件和砼基礎上端件1號(2)1件或砼基礎上端件2號(5)1件或砼基礎上端件3號(7)1件和過渡件(12)1件垂直組合成砼基礎結構1號(101);上端件1號(2)的幾何特征:平剖面為與下端件1號(1)同中心的正多邊形在其平面的基礎梁1號(8)或基礎梁2號(9)或基礎梁3號(10)或基礎梁4號(11)的垂直投影范圍外有或無水平剖面為多邊形或圓形的垂直孔洞(21)的棱柱體;上端件2號(5)的幾何特征:平剖面為與下端件2號(4)的平面圖形相似或全等且同中心的多邊形在其平面的基礎梁1號(8)或基礎梁2號(9)或基礎梁3號(10)或基礎梁4號(11)的垂直投影范圍外有或無垂直孔洞(21)的棱柱體;上端件3號(7)的幾何特征:平剖面為與下端件3號(6)同圓心的在其平面的基礎梁1號(8)或基礎梁2號(9)或基礎梁3號(10)或基礎梁4號(11)的垂直投影范圍外有或無垂直孔洞(21)的圓柱體;過渡件(12)的幾何特征:設于下端件1號(1)與上端件1號(2)或上端件2號(5)或上端件3號(7)之間其平面軸線與基礎梁1號(8)或基礎梁2號(9)或基礎梁3號(10)的縱軸線重合且橫剖面為矩形或等腰梯形的由件數為大于等于1的整數的構件垂直組合共同構成;
由下端件2號(4)1件、和上端件1號(2)1件或上端件2號(5)1件或上端件3號(7)1件和設于下端件2號(4)與上端件1號(2)或上端件2號(5)或上端件3號(7)之間的過渡件(12)1件垂直組合成砼基礎結構2號(201);下端件2號(4)的幾何特征:平面圖形為各邊交點位于同一圓上且邊數為大于等于6的整偶數的與同一外邊的兩端點相交的兩直徑與對應的另一外邊形成的兩個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的多邊形的棱柱體;
由平剖面為圓形的圓柱體的砼基礎下端件3號(6))1件、上端件1號(2)1件或上端件2號(5)1件或上端件3號(7)1件和設于下端件2號(4)與上端件1號(2)或上端件2號(5)或上端件3號(7)之間的過渡件(12)1件垂直組合成砼基礎結構3號(301);
下端件1號(1)或下端件2號(4)的平面多邊形的內接圓或下端件3號(6)的平面圓形的直徑大于等于上端件1號(2)或上端件2號(5)的平面多邊形的內接圓或上端件3號(7)的平面圓形的直徑;
上端件1號(2)的上面設有砼基礎梁1號(8)或基礎梁2號(9)或基礎梁3號(10)和基礎梁4號(11)或只設基礎梁4號(11);基礎梁1號(8)的幾何特征及位置:設于上端件1號(2)之上其平面縱軸線為正多邊形中心點與正多邊形各邊交點或各邊中點連線的橫剖面為矩形或等腰梯形;
上端件2號(5)的上面設有砼基礎梁2號(9)或基礎梁1號(8)或基礎梁3號(10)和基礎梁4號(11)或只設基礎梁4號(11);基礎梁2號(9)的幾何特征及位置:設于與上端件2號(5)連接的其平面縱軸線為上端件2號(5)的平面中心點與各邊中點或與各等長邊中點或與各邊交點或與各等長邊的順時針同一方向的同一側端點的連線的橫剖面為矩形或等腰梯形;
上端件3號(7)的上面設有砼基礎梁3號(10)和砼基礎梁4號(11),或只設有基礎梁1號(8)或只設有基礎梁2號(9);基礎梁3號(10)的幾何特征及位置:設于上端件3號(7)之上其平面縱軸線為相鄰夾角相等的上端件3號(7)的半徑且橫剖面為矩形或等腰梯形;基礎梁4號(11)的幾何特征及位置:設于上端件3號(7)之上其平面軸線為以上端件3號(7)的平面中心為圓心的圓的橫剖面為矩形或等腰梯形,或只設有基礎梁4號(11);
基礎梁1號(8)或基礎梁2號(9)的外端部上面設有與上部桅桿式機械設備垂直連接的連接墊板(13),連接墊板(13)上有供埋置于基礎梁1號(8)或基礎梁2號(9)砼內的地腳螺栓1號(14)穿過的垂直螺栓孔;在基礎梁4號(11)的圓環形平面上以基礎梁4號(11)平面中心為圓心的圓形軸線上均勻分布有地腳螺栓2號(15)供與上部的桅桿式機械設備垂直連接之用;
砼基礎結構1號或2號或3號(101、201、301)設置于其上沿地坪低于上端件1號(2)或上端件2號(5)或上端件3號(7)的上平面的基坑(16)內,基坑(16)的坑底地基上設有砼墊層(19),砼墊層(19)的上面與下端件1號(1)或下端件2號(4)或下端件3號(6)的底面之間設有傳力砂層(18);在下端件1號(1)或下端件2號(4)或下端件3號(6)的上面與上端件1號(2)或上端件2號(5)或上端件3號(7)的底面之間的過渡件(12)之外的基坑(16)的剩余空間內填置固體散料(17);在基坑(16)的上沿與上端件1號(2)或上端件2號(5)或上端件3號(7)之間的固體散料(17)上面設有散料蓋板(20);
在各砼預制構件的水平連接面上設有鋼制的分別錨固于上下相連接的預制構件的砼表面內的垂直連接系統定位構造(501),垂直連接系統定位構造(501)的凹件(44)由與砼水平連接面相平的其內圓孔為外大內小圓錐形的圓圈2號(48)、與圓圈2號(48)內孔同心連接的圓筒(46)、連接于圓圈2號(48)和圓筒(46)內側的垂直連接系統定位構造(501)的錨固筋(43)及圓筒(46)內置黃油(55)構成;垂直連接系統定位構造(501)的凸件(45)由端部與圓圈2號(48)錐形內孔無間隙配合的圓錐形凸鍵(50)、焊接于圓錐形凸鍵(50)錐形底部的外面與砼表面相平的其外面有剖面為矩形的環形凹槽的圓圈3號(47)、與圓圈3號(47)內側相連接的垂直連接系統定位構造(501)的錨固筋(43)、設于圓圈3號(47)的外側環形凹槽內的橡膠封閉圈(49)共同構成;
同一獨立砼基礎組合結構中的各砼預制構件的水平連接面為無間隙配合,且在同一相連接的兩砼預制構件連接面設砼抗剪切定位構造(601),砼抗剪切定位構造(601)的砼凸鍵(24)為凸出預制構件連接上平面的平截頭棱錐體或平截頭圓錐體或上平面為扇形的棱臺體,與砼凸鍵(24)無間隙配合的砼抗剪切定位構造(601)的砼凹槽(25)為凹進該預制構件連接平面的與砼凸鍵(24)完全吮合對應的立體空間;基礎梁1號(8)、基礎梁2號(9)、基礎梁3號(10)之間的連接面為平面無間隙配合或以橫剖面為砼三角形凸鍵(56)與砼三角形凹槽(57)的上下連接面的無間隙配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趙正義,未經趙正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67221.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擋土墻
- 下一篇:二次注漿豎向預應力錨索抗滑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