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次性氧氣濕化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65047.8 | 申請日: | 2009-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31865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17 |
| 發明(設計)人: | 廖耀玲;張萍萍;趙立民;李素芬;周杰;唐桂榮;蔣海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廖耀玲;張萍萍;趙立民;李素芬;周杰 |
| 主分類號: | A61M16/16 | 分類號: | A61M16/16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廖世傳 |
| 地址: | 541001 廣***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次性 氧氣 濕化器 | ||
(一)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具,具體說是一種醫院或家庭吸氧用的一次性氧氣濕化器。
(二)背景技術:
氧氣濕化器是臨床和日常生活中很常用的醫療保健裝置,是患者吸氧不可缺少的部分。目前,絕大部分的醫療單位和家庭使用的都是可重復使用的塑料瓶,這樣的使用方法容易造成重復感染和交叉感染,而且每次使用完后還要清洗消毒、晾干等比較麻煩,人工成本高和材料消耗大。
現在醫療單位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具,比如說注射器、輸液器等,因此也有一些氧氣濕化器被設計制造為一次性氧氣濕化器(瓶),但模具生產成本貴和使用成本較高等問題仍然存在,用戶和臨床上難以接受,而一些簡易的一次性氧氣濕化器(瓶)因不方便接在中心供氧的通道上或氧氣瓶上,導致其兼容性不好,使用不方便而難于推廣。
(三)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兼容各種供氧器的一次性氧氣濕化器。
能夠實現上述目的的一次性氧氣濕化器,包括濕化瓶和安裝于濕化瓶上的供氧連接裝置,所不同的是所述供氧連接裝置為一連接套,連接套內的隔層將連接套的內孔分隔成上進氧腔和下出氧腔,連接套的上口與氧氣瓶連接,連接套的下口與濕化瓶連接;連接套內還設有穿過隔層連通上下兩腔的進氧管,進氧管的上口與中心供氧器或家庭供氧器連接,進氧管的下口連接導管,導管伸至濕化瓶底部,導管底部有一個進行氣體分流的海綿頭;連接套上還設置與連接套出氧腔連通的鼻氧管。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三種供氧方式的接口,可根據現場供氧情況選擇正確的供氧器接口,根據接口類型,連接套的氧氣瓶連接口設置為外螺紋接口,進氧管的中心供氧器或家庭供氧器連接口設置為內螺紋接口;而連接套的濕化瓶連接口設置為內螺紋接口。
根據氧氣瓶連接口、中心供氧器或家庭供氧器連接口和濕化瓶連接口的標準接口尺寸,連接套的氧氣瓶外螺紋接口尺寸為M30,進氧管的中心供氧器或家庭供氧器內螺紋接口尺寸為M10,連接套的濕化瓶內螺紋接口尺寸為M27。
所述鼻氧管的設置位置對應于隔層,隔層內有通孔,該通孔分別與鼻氧管和連接套的出氧腔連通。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
1、本實用新型一次性氧氣濕化器結構設計巧妙,兼容性好,能與現在常用的幾種供氧裝置配和使用。
2、制造時開模少,成本較低,風險小,易于投資生產。
3、材料用料少,產品成本低,易于推廣。
4、操作簡單,方便,實際應用價值高。
(四)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號標識:1、濕化瓶;2、連接套;3、隔層;4、進氧管;5、導管;6、鼻氧管;7、海綿頭。
(五)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一次性氧氣濕化器由濕化瓶1和連接在濕化瓶1瓶口的供氧連接裝置構成,所述供氧連接裝置的主體為一連接套2,連接套2內置一同軸進氧管4,進氧管4與連接套2之間由一水平隔層3連接,隔層3將連接套2的內孔分隔成上進氧腔下出氧腔,在正對隔層3的連接套2上對稱設置兩個鼻氧管6,鼻氧管6通過隔層3內的通孔連通連接套2的出氧腔,如圖1所示。
連接套2的上口是與氧氣瓶連接的連接口,該連接口具有尺寸為M30的外螺紋,進氧管4的上口低于連接套2的上口,是與中心供氧器或家庭供氧器連接的連接口,該連接口具有尺寸為M10的內螺紋,連接套2的下口是與濕化瓶1連接的連接口,該連接口具有尺寸為M27的內螺紋,如圖1所示。
進氧管4的下口低于連接套2的下口,其上連接一導管5,導管5伸入濕化瓶1的底部,導管5下端設有一個分流氧氣的海綿頭7,如圖1所示。
使用時從進氧管4的上口加水,水經進氧管4進入濕化瓶1,加水至水面低于濕化瓶1瓶口;選擇好供氧器,連接好連接套2上口或進氧管4上口,氧氣經進氧管4進入濕化瓶1,被濕化后的氧氣從連接套2的出氧腔經鼻氧管6導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廖耀玲;張萍萍;趙立民;李素芬;周杰,未經廖耀玲;張萍萍;趙立民;李素芬;周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6504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