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蒸汽發生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63963.8 | 申請日: | 2009-07-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87921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5-26 |
| 發明(設計)人: | 李建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建芳 |
| 主分類號: | F22B1/28 | 分類號: | F22B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譽威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朱德仁 |
| 地址: | 315409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蒸汽 發生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蒸汽發生設備,特別涉及一種具有雙鍋爐的蒸汽發生器。
背景技術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生存環境的要求日益提高,無論對于居家的環境衛生標準,還是生活中所接觸場所的環境衛生標準,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需要對一些生活用品進行清洗、消毒。目前在生活用品的清洗過程中主要采取兩種方式,其一是物理清洗方式,即流動的清水進行洗刷;其二是化學清洗方式,例如使用去污粉、洗潔精、消毒液等化學物品進行去污清洗,雖然可以達到較好的清潔效果,但這些清洗后的污水會使流入河流、湖泊的水體嚴重變質、惡化,進而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環境。
針對上述兩種清洗方式的缺陷,業內開發出了“蒸汽發生器”,主要使用于“蒸汽清洗機”、“蒸汽清潔器”上,但現有的蒸汽發生器均為單鍋爐設計,鍋爐中的水沸騰產生蒸汽時,水可能會從鍋爐中噴濺出來,造成燙傷或浸濕地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蒸汽發生器克服了現有技術中上述缺陷,通過雙鍋爐(即雙容腔)設計,避免了加熱水沸騰時從鍋爐中噴濺出來。
本實用新型的蒸汽發生器,包括用于容置加熱水的殼體,殼體底部設發熱板,殼體內形成蒸汽通道,還包括蒸汽出汽管,蒸汽通道與蒸汽出汽管連通,殼體包括用于存放加熱水的第一容腔和用于存放沸騰后噴濺水的第二容腔,第一容腔發熱板處設電熱絲,第一容腔與第二容腔通過蒸汽傳輸管連通,第二容腔與蒸汽出汽管連通。
其中,殼體包括相對獨立的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第一、第二殼體底部的發熱板為一整體,第一、第二殼體分別與發熱板圍合而成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
優選地,蒸汽傳輸管跨接在所述第一、第二殼體的上部;發熱板可以為鋁壓鑄成型;第一、第二殼體可由耐高溫塑料制成;加水口設于第一殼體頂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蒸汽發生器可有效避免加熱水沸騰時從鍋爐中噴濺出來造成的使用者燙傷和浸濕地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蒸汽發生器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蒸汽發生器仰視圖(圖中箭頭方向為電熱絲發熱后熱量傳遞方向);
圖3是本實用新型蒸汽發生器俯視圖;
圖4是圖1的局部剖視圖(圖中箭頭方向為蒸汽流向)。
結合附圖在其上標記以下附圖標記:
1-第一殼體,2-第二殼體,3-發熱板,4-蒸汽傳輸管,5-蒸汽出汽管,6-加水口,7-第一容腔,8-第二容腔,11-第一連接部,21-第二連接部,22-第三連接部,31-電熱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蒸汽發生器包括用于容置加熱水的殼體,殼體包括相對獨立的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第一、第二殼體底部的發熱板3為一整體,第一、第二殼體分別與發熱板3圍合而成第一容腔7和第二容腔8,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通過蒸汽傳輸管4以及殼體上部的第一連接部11、第二連接部12跨接并連通在一起。第一容腔7與位于第一殼體頂部的加水口6相通,用于存放加熱水。第二容腔8用于臨時存放沸騰后噴濺水。還包括蒸汽出汽管4,蒸汽出汽管與第二容腔通過第三連接部22連通。這樣,第一容腔、蒸汽傳輸管、第二容腔共同形成了一個蒸汽通道(如圖4所示),并與蒸汽出汽管連通。第一容腔發熱板處設電熱絲31。
發熱板3可采用鋁壓鑄成型,便于傳熱。第一殼體1、第二殼體2由耐高溫塑料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蒸汽發生器在使用時,先從加水口6處加入待加熱水,然后通電使電熱絲31發熱,使得第一容腔7中加入的水沸騰,沸騰后形成的蒸汽通過蒸汽傳輸管進入第二容腔8,繼而通過蒸汽出汽管放出用于蒸汽清洗和清潔;在形成蒸汽的同時,會有部分沸騰水竄入到蒸汽傳輸管中,繼而流入第二容腔的底部,由于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底部共用一塊發熱板,對第一容腔的水加熱的同時,電熱絲產生的熱量會傳導到第二容腔的底部(如圖2所示),使得流入第二容腔的沸騰水在此處被燒干。
本實用新型的蒸汽發生器通過在殼體中設計兩個容腔,避免了蒸汽產生過程中沸騰水直接進入蒸汽出汽管造成使用者燙傷或浸濕地板。
以上公開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建芳,未經李建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6396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