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脹緊套同步擰緊工裝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62911.9 | 申請日: | 2009-08-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83431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5-26 |
| 發明(設計)人: | 歐陽海黎;袁木峰;張宗海;周筱一;肖杰;周旭建;丁學軍;楊勇;劉濤;黃金余;袁圣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船重工(重慶)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5B23/00 | 分類號: | B25B23/00;B25B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長明 |
| 地址: | 400021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脹緊套 同步 擰緊 工裝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脹緊套配件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脹緊套同步擰緊工裝。
背景技術
在主軸與齒輪箱連接的過程中,脹緊套是用于連接主軸和齒輪箱的關鍵部件。脹緊套分內圈和外圈兩個部分,套在齒輪箱行星架的外圓上,內圈圓周上均布有33-M33螺栓,脹緊套內圈的外圓是一個4度的錐面,只要擰緊33-M33螺栓,脹緊套外圈就會擠壓內圈,內圈就會擠壓齒輪箱行星架,齒輪箱行星架就會夾緊主軸,最終達到傳遞扭矩的目的。
對于現有脹緊套連接主軸和齒輪箱的工序中,一般是純手工作業,3個工人手工操作液壓扳手,每次都按照一定的順序,將脹緊套內圈上相隔120度的3個螺栓同步擰緊。另有1個工人負責控制液壓扳手擰緊力和液壓泵。
具體的連接步驟為:
(1)將脹緊套安裝在齒輪箱行星架外圓上,再將主軸插入齒輪箱行星架內孔后,預緊內圈圓周正上、下、左、右(A、B、C、D)四顆螺栓,測量并記錄對應四點的內外圈高度差,算出測量值的差值,要求控制在0.2mm以內,然后將其余螺栓擰緊至剛剛受力狀態為準。
(2)用2把力矩扳手對稱、同步預緊,每次擰緊200Nm,擰緊至600Nm(共擰緊3次),每擰緊一次都要測量ABCD四點的值,并算出差值,要求差值≤0.6mm,如果超差,則需糾正,再繼續安裝。
(3)用3把液壓扳手對稱、同步擰緊,每次擰緊100Nm,擰緊至1800Nm,(共擰緊12次),每擰緊一次都要測量ABCD四點的值,并算出差值,要求差值≤0.6mm,如果超差,則需糾正,再繼續安裝。
(4)當擰緊力矩達到1800Nm時,必須用標準扳手進行校核。檢查ABCD四點值為-2~+5mm,四點差值最終也必須控制在≤0.6mm范圍內。
當差值≤0.6mm就是裝配質量要求,這種監控要貫穿于整個安裝過程。
但是現有的連接工序存在以下技術缺點:
擰緊脹緊套內圈上的所有螺栓的順序不是逐個進行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規律交叉擰緊的,但是,由于工人的工作量非常大,工人在操作中經常出現沒有按照預定的順序將螺栓擰緊的情況,形成不同步,從而導致裝配合格率低。
因此,當今急需一種輔助設備來提高裝配合格率。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脹緊套同步擰緊工裝,以便使工人在操作中按照預定的順序將脹緊套內圈上的螺栓同步擰緊,從而提高裝配合格率。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脹緊套同步擰緊工裝,包括:支架、調節螺桿、連接桿、銷軸、滑輪和工裝盤;
所述工裝盤包括第一圓周和第二圓周,所述工裝盤的第一圓周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個安裝孔,所述安裝孔與液壓扳手的作力臂相適配;
所述工裝盤的第二圓周上設置有連續的滑道,所述滑輪與所述滑道滑動連接,所述滑輪在所述滑道上的滑動范圍能使所述安裝孔覆蓋脹緊套內圈上的所有螺栓;
所述滑輪與所述連接桿的一端通過所述銷軸連接,所述連接桿的另一端與所述調節螺桿的一端通過所述銷軸連接,所述調節螺桿的另一端與所述支架固定連接,以使所述工裝盤能在齒輪箱主軸軸線方向上擺動。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和特點:
液壓扳手的作力臂可以嵌入到工裝盤上的多個安裝孔內,即工裝盤固定了液壓扳手的位置,以使工人擰螺栓的順序不會出錯;而且,工裝盤自身的旋轉角度能使安裝孔覆蓋脹緊套內圈上的所有螺栓,因此,工人在操作中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脹緊套同步擰緊工裝,可以按照預定的順序將脹緊套內圈上的螺栓同步擰緊,從而提高了裝配的合格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脹緊套同步擰緊工裝正面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脹緊套同步擰緊工裝側面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工裝盤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套筒的正面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套筒的剖面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滑輪的正面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滑輪的側面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銷軸的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連接桿的側面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連接桿的正面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船重工(重慶)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未經中船重工(重慶)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62911.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研磨機盤面整形修正輪
- 下一篇:連續熔煉去除多晶硅中磷和硼的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