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預制立柱空腔淺基礎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62472.1 | 申請日: | 2009-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517214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6-30 |
| 發明(設計)人: | 朱奎 | 申請(專利權)人: | 朱奎 |
| 主分類號: | E02D27/00 | 分類號: | E02D2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預制 立柱 空腔 基礎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地基基礎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預制立柱空腔淺基礎。
背景技術
沿海地區地下水水位較高,土質在淺層通常很軟,土質為粘土、粉土或者淤泥土,即使在山區,有可能淺部土質比較差,甚至在地下水作用下存在流沙,而稍深處為巖石等較硬的地質。對于這樣的地質,如果采用實心混凝土淺基礎,由于基礎持力層為較深的巖石部位,基礎的混凝土用量較大,經濟效益不佳;另外由于持力層以上的基礎混凝土重量較大,增加了持力層的荷載,對基礎安全性能不利。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種預制立柱空腔淺基礎,通過空腔淺基礎減少混凝土用量和地基荷載,解決實心混凝土基礎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佳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包括頂板、預制立柱、底板、引流管。在施工過程中預制立柱作為護壁,在使用階段預制立柱作為承重構件。頂板可采用砼預制板或者現澆混凝土。底板可根據巖層坡度變化情況進行調整。底板可以為水平,也可以為凹形。立柱埋置引流管,引流管埋設位置在距本節立柱底部的300~500mm處,間距為400~600mm。
本實用新型節約材料,降低工程造價,縮短施工工期。
附圖說明
圖1預制立柱空腔基礎。
圖2第一節立柱節點詳圖。
1頂板,2立柱,3底板,4引流管。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圖1為預制立柱空腔基礎,該基礎包括頂板1、立柱2、底板3、引流管4。
立柱2厚度及配筋根據人工挖孔樁深度確定,砼管厚度通常采用120mm,砼管每節高為1000mm,砼強度等級為C25。
立柱2下沉時會受到土側向壓力,計算模型可采取上端鉸結、下端固結的模型,立柱2最大彎矩Mmax為
Mmax=1/15KγH3??????????????????????????(1)
式中K為土側向壓力系數;γ為土重度;H為立柱下沉深度。
最大剪力Qmax為
Qmax=2/5KγH2????????????????????????(2)
式中參數含義同式1。
根據最大彎矩和剪力對立柱2進行配筋。
立柱2制作時外壁保持光滑,以利于立柱2下沉。內壁保持粗糙,使樁身砼與預制砼內管接觸面具有較大的摩擦系數,提高樁側摩擦力。
圖2為第一節立柱節點詳圖。上端口采用企口型,立柱2上下端口均預埋鐵件,通過上下端口預埋鐵件焊接使上下節護壁緊密搭結。第一節立柱2采用刃腳,刃腳的作用是切土便于立柱下沉。刃腳部位應采用鋼筋加強。
立柱2埋置一定數量的引流管4,管材可采用Φ50mm硬塑料管,近土端管口用網眼2mm的塑料網布綁扎濾水,另一端管口伸出護壁20~30mm。引流管4埋設位置在距本節立柱底部的300~500mm處,間距為400~600mm。
底板3混凝土厚度為15cm。底板3為水平形。用砼預制板作為頂板1封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朱奎,未經朱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6247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