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農田灌排現澆水泥暗渠施工機具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61908.5 | 申請日: | 2009-06-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554223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18 |
| 發明(設計)人: | 顧為鎖;曹興玉 | 申請(專利權)人: | 顧為鎖 |
| 主分類號: | E04G13/00 | 分類號: | E04G13/00;E04G15/00;E02B1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54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農田 灌排現 澆水 暗渠 施工 機具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地下渠道施工機械,尤其是農田灌排水暗渠現澆施工機具。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水資源短缺形勢的加劇,農田灌溉用水矛盾日趨嚴峻,黨的十七大提出“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各省市地方政府根據中央指示,采取了多種多樣的節水措施,特別是農田灌溉將原來用土渠灌溉改為用水泥現澆的U形明渠,進而又改進為地下暗渠。這一改進大大減少了土渠的滲漏和蒸發造成的損失,但對于面廣量大的農田灌溉暗渠施工,卻是一件非常浩大的工程。首先農田暗渠不可能采用城市地下管道那種用預制的鋼筋水泥管來鋪設,因為那樣不僅耗資耗材巨大,而且農田運輸起吊十分不便。經反復研究實踐現在農田暗渠廣泛使用水泥混凝土現澆,不用鋼筋骨架,分兩半澆,即先澆筑下半管,一般澆的暗渠斷面形狀為橢園形,即先澆下半大于半園的半管,等下半管凝固結實后,再澆筑上半管。用這種方法澆筑下半管還比較方便,一次可連續澆筑很長一段,但對于上半管就不行了,上半管澆筑必須先在下半管內立上木模殼,一次只能澆20米至40米長,一次立木模殼要花去兩個多小時、澆筑好等水泥凝固牢還要等6至8小時,再用人鉆進暗渠去拆除木模殼又要花一兩個小時,這樣澆筑一段就要等待8至10個小時,不僅效率低,而且耗用木材多,多次拆卸木模還易壞損,同時人鉆進去拆木模也不安全,特別是內徑小的支渠,人必須爬進去,躺著拆除木模殼。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使用安全方便,縮短間隔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的施工機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澆注方法和順序仍然跟現有技術一樣,先澆注下半水泥管,然后再澆注上半水泥管,不同的是澆注上半管時不用立木殼木模作成內模,而用水囊和一組小跑車作為內模,所述水囊是用尼龍軟管或用增強型軟管制成,一般20節左右,每節小跑車長2米,每節之間用鋼絲繩連接,在每節小跑車下面設有6個橡膠滾輪,水囊鋪設在小跑車上,水囊長度與一組小跑車差不多約40米左右,當水囊通入壓力水時,水囊加上小跑車的高度正好等于橢圓形水泥暗渠內腔的高度,當水囊排出壓力水時,水囊自然下癟在小跑車上,此時水囊與小跑車可以在水泥暗渠下半管內移動.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省去了立、拆木模殼的時間,縮短了間隔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2)不用人工鉆進渠內拆木模殼,既安全又減輕了勞動強度;(3)降低了成本,木模殼用料多,多次裝拆不損壞;(4)提高了暗渠質量,水囊成形內腔光滑連續平整.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下半管施工滑模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上半管施工滑模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上、下半管成形過程斷面剖視圖
圖中1、下半管加料斗,2、下半管震動器,3、下半管配重塊,4、下半管抹光段,5、下半管震實成形段,6、下半管成形導向段,7、上半管加料斗,8、上半管震動器,9、上半管配重塊,10、上半管抹光段,11、上半管震實成形段,12、上半管成形導向段,13、下半管,14、上半管,15、水囊,16、壓力水,17、小跑車。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圖1所示為下半管成形滑模示意示圖,在澆筑下半管時必需先將開挖成形的土渠壁修光并清除槽內殘土,然后再將下半管成形滑模架設在土槽上,滑模與土槽壁的間隙應等于水泥管壁厚,將水泥混凝土加入下半管加料斗1,前方牽引機構通過導向段6拉動下半管成形滑模向前移動,水泥混凝土不斷向土渠空腔充填,在下半管震動成形段5的上方面有一振動器2不停地震動將水泥夯實,在下半管抹光段4上有一配重塊3,它們的作用是將壓實的水泥抹光,這樣滑模不停地向前移動,下半管即不停地連續成形。
實施例2
如圖3所示在下半管澆筑成形并凝固牢固后再在下半管內鋪設20節小跑車17,每節小跑車的長度為2米,小跑車之間用鋼絲繩聯接,水囊15鋪設在小跑車上。當壓力水16充滿水囊15時即可進行上半管的澆筑施工,為了防止水泥粘在水囊15上,在水囊15的上半園表面上鋪上一層塑料薄膜,這時即可將上半管成形滑模架設在下半管13和水囊15上面,上半管滑模內腔與水囊15間的間隙應等于水泥上半管14的壁厚,向上半管加料斗7加入水泥混凝土,前方牽引裝置通過上半管成形導向段12帶動上半管成形滑模向前移動,在上半管震實成形段11上面有一震動器8不停地震動將水泥震實,在上半管抹光段10上有一配重塊9,它們的作用是將震實的上半管表面抹光,這樣連續向前施工一次完成的上半管的長度應略小于水囊的長度,待上半管這一段經2至3小時基本凝固后放出水囊內的壓力水,水囊自然下癟落在小跑車上,向前拉動小跑車到下一個施工段即可進行下一長度段的澆筑施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顧為鎖,未經顧為鎖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6190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海浪能的提取裝置
- 下一篇:一種新型的用于海流發電渦輪機的葉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