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可調式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61758.8 | 申請日: | 2009-07-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40645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4-21 |
| 發明(設計)人: | 蔡昀佑 | 申請(專利權)人: | 邱銘禧 |
| 主分類號: | H02N6/00 | 分類號: | H02N6/00;F03D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恒律師事務所 11306 | 代理人: | 馬鐵良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調式 太陽能 風力 發電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電結構,尤其是涉及一種可調式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結構。
背景技術
現代文明生活的食衣住行,幾乎離不開電,尤其工業對于電力的倚賴,更是到了不可缺少的地步,而發電的方式雖然有多種選擇,但解決能源問題唯一方法就是使用再生能源,其中,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即是最沒有環保問題的發電方式,但太陽能卻受限于只有白天才能發電,風力則在無風狀態時便不能發電。
因此,為結合兩者的優點,即有人將太陽能板設置于風力發電機葉片上,利用太陽能板在白天時吸收陽光,并將其轉換成為電力,儲存于電池中;同時在有風狀態時,通過風力發電機而同時發電;在夜間時,太陽能板不能發電,但在有風狀態下,風力發電機仍可發電,所以借此實施方式能有效發電;關于此方面的技術文獻,可參考中國臺灣專利公告M299221號“結合風力及太陽能之發電系統”所示,為一種結合風力及太陽能的發電系統,其包含:主體、運轉單元及支架,其中主體內部設有發電機構及儲電設備,該發電機構的機軸突伸至主體外側,運轉單元設置于主體前端,與發電機構的機軸組接,支架用于提供主體穩固支撐。
所欲解決的技術問題:
在前述專利文獻中太陽能板已與運轉單元的葉片共構設置,太陽能板與主體內部的發電機構連接,而可由運轉單元隨風吹轉動,帶動主體內部的發電機構將動能轉換為電能,及由太陽能吸收太陽能轉換為電能,儲存并供應輸出。其中,在現場安裝時,為了使太陽能板能充分地照射到陽光,必須使其朝南,而風力發電機為了迎風需朝向迎風面,但隨著地區及環境不同,風向會有所改變;傳統及前案的太陽能板、及風力發電機是固定不動的,所以為了要調整太陽能板、及風力發電機二者的角度,讓安裝者耗費許多苦心來改變,因此,如何有效地快速調整二者的角度以提高發電效率,便成為本實用新型欲改進的主要目的。
其次,為了使太陽能板、及風力發電機二者在改變角度后,如何將其穩固固定、及如何能避免二電線的糾結與纏繞,便成為本實用新型欲改進的另一目的。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裝方便、發電效率高的可調式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結構。
本實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為解決前述的問題及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為一種可調式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結構,其包括:
中空外筒1,該外筒1外側面設有中空支臂14;設于外筒1上端的中空頂支撐桿3,該頂支撐桿3與外筒1結合處設有凸緣31;
設于外筒1底端的中空底支撐桿4,該底支撐桿4與外筒1結合處設有凸緣41;
設于外筒1內且一端固設于底支撐桿4上的中空內筒2;
設置在底支撐桿4上且與太陽能板5、風力發電機6電性連接的蓄電裝置44;
設于頂支撐桿3上端的風力發電機6;及
設于外筒1支臂14上的太陽能板5。
根據上述的可調式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結構,外筒1至少借助上下二組定位螺絲12、13螺入后而與內筒2固定結合。
根據上述的可調式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結構,每組定位螺絲12、13是以三支螺絲以120度固定。
根據上述的可調式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結構,頂支撐桿3與外筒1結合處以數個固定螺絲32鎖固結合。
根據上述的可調式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結構,內筒2下端與底支撐桿4的凸緣41焊接結合。
根據上述的可調式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結構,內筒2設有供太陽能板5的電線8導入的開孔21。
根據上述的可調式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結構,太陽能板5的上緣最高邊至少設置一支以上、桿型的鳥刺7。
本實用新型可獲以下優點:
1.在安裝時,為了調整太陽能板5與太陽照射角度,本實用新型借助中空外筒1在底支撐桿4上旋轉調整至適當角度后再加以固定;而為了調整風力發電機6與風向的最佳位置,本實用新型借助頂支撐桿3在中空外筒1上旋轉調整至適當角度后再加以固定;據此,能隨時依據需要來調整改變太陽能板5、風力發電機6的角度。
2.太陽能板5、風力發電機6各以電線8、8’與底支撐桿4上的蓄電裝置44電連接;其中,太陽能板5的電線8是穿過內筒2的穿孔21后再接入底支撐桿4內;而風力發電機6的電線8’則是經由頂支撐桿3、內筒2后再接入底支撐桿4內;據此,能使中空外筒1旋轉時,二電線8、8’不會產生糾結纏繞。
3.本實用新型風力發電機6體積較小,葉片重量較輕,在風速不高時,仍舊可以運轉,風力發電機6與太陽能板5分別設置,互不影響,若有損壞時,能方便分開維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邱銘禧,未經邱銘禧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6175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