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輸出型態(tài)切換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920160459.2 | 申請日: | 2009-06-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23594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3-17 |
| 發(fā)明(設計)人: | 陳庭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欣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5B21/02 | 分類號: | B25B21/02;B23B4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夏博通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劉 俊;孫東風 |
| 地址: | 臺灣省***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輸出 切換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應用于電動工具,可以在持續(xù)旋轉輸出動力,以及旋轉的同時產生間歇性沖擊輸出動力之間切換的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用于鉆、鎖等工作的電動工具,其結構是將馬達的動力經由齒輪系統(tǒng)傳遞到輸出軸,藉以達到減速或增速的變速功能;此外,為了讓螺絲鎖得更緊,或是將鎖緊的螺絲能順利地卸下,有些鉆、鎖用的電動工具還具備沖擊功能,藉以在鎖緊螺絲的瞬間將螺絲鎖得更緊,或在卸下螺絲的瞬間讓螺絲松弛以便于卸下。
現有技術中的具有沖擊功能的電動工具,其機構包括有由馬達、第一行星齒輪組、第二行星齒輪組、離合機構等構成的動力單元,以及包含有傳動軸、中間軸、錘擊座與輸出軸。所述離合機構中的離合盤被軸向移動至第一位置時,得以將傳動軸連結于第二行星齒輪組,且傳動軸與輸出軸卡合,此時馬達將動力經由第一行星齒輪組、第二行星齒輪組、傳動軸及輸出軸持續(xù)輸出,以進行低速旋轉而做為電鉆使用。所述離合盤被軸向移動至第二位置時,所述傳動軸同時與第二行星齒輪組及輸出軸分離,此時馬達將動力經由第一行星齒輪組、第二行星齒輪組、傳動軸、中間軸、錘擊座及輸出軸輸出,以同時進行高速旋轉及間歇性的沖擊,可做為沖擊式螺絲起子使用。
然而前述用來切換旋轉或沖擊輸出型態(tài)的切換裝置,其結構較復雜,制造成本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的電動工具的持續(xù)旋轉輸出動力,或旋轉同時間歇性沖擊地輸出動力的輸出型態(tài)的切換裝置,其結構復雜,以致于制造成本較高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輸出型態(tài)切換裝置,包括有:
一動力單元;
一錘擊單元,進一步包含有:
一墊圈杯,其周緣設有多個缺口;
一切換環(huán),其第一端與第二端分別設有多個第一凸部,與多個可進入該墊圈杯的缺口的第二凸部,以及在該切換環(huán)的外徑表面設有一環(huán)溝槽;
一彈簧,其兩端抵掣于該墊圈杯與該切換環(huán);
一錘擊座,具有一外徑大于該錘擊座的盤面,與設于該盤面的多個錘擊塊,所述盤面的外徑設有多個軸向延伸且可供前述第一凸部進入的凹槽,該錘擊座的中央具有一軸孔,該軸孔的內徑設有內V形溝槽;
一主軸,穿設于該墊圈杯、彈簧、切換環(huán)與錘擊座,且該主軸配合該墊圈杯后可以相對軸向移動但不能相對旋轉,所述主軸的外徑設有外V形溝槽,該外V形溝槽與所述內V形溝槽之間置入多個鋼珠,藉由鋼珠連接所述主軸與錘擊座,該主軸連接所述動力單元;
一輸出軸,軸向配合于所述錘擊單元,該輸出軸的一端設有多個可和前述錘擊塊配合撞擊的凸塊;
一外殼,提供前述錘擊單元與輸出軸穿置其內部空間,該外殼的壁面設有斜槽;
一旋鈕,提供前述外殼置入其內部空間,該旋鈕的壁面設有多個槽孔;多個滑塊,具有同心突出的凸緣與梢,該滑塊組合于所述旋鈕的槽孔,并使該凸緣配合于所述外殼的斜槽,而該梢則插入前述切換環(huán)的環(huán)溝槽。
所述主軸的一端為斷面呈多邊形的多邊形軸,所述墊圈杯中央具有對應該多邊形軸而可被穿過的多邊形孔。
所述動力單元包含有一輸出盤,該輸出盤的中央為對應該主軸的多邊形軸而可供插入配合的多邊形孔。
所述設于切換環(huán)的第一凸部與第二凸部,是從該切換環(huán)的側壁往中心方向沖壓成型為突出切換環(huán)的內壁。
藉由前述的機構,在動力單元未動作的狀態(tài)下,該切換環(huán)受到滑塊的限制而使第二凸部抵掣于墊圈杯的缺口;當主軸受到動力單元驅動旋轉時,動力經由錘擊座傳遞至輸出軸,輸出軸在工作狀態(tài)下受負載,而將其反作用力傳回錘擊座而使錘擊座反轉,在此狀態(tài)下,利用前述外V形溝槽與內V形溝槽配合鋼珠連動的結構,使得錘擊座反轉時會往墊圈杯的方向軸向移動,且因為錘擊座反轉后,其外緣的凹槽與切換環(huán)的第一凸部互相錯位,因而阻止錘擊座繼續(xù)軸向移動,致使錘擊座前端的錘擊塊無法脫離輸出軸后端的凸塊,從而使得動力能持續(xù)地傳遞,以做為電鉆模式的動力輸出型態(tài)。
當要做為間歇性旋轉沖擊模式的動力輸出型態(tài)時,則需要旋轉旋鈕,使滑塊受到外殼的斜槽的限制而往第一端方向移動,進而帶動切換環(huán)亦往第一端方向移動,使切換環(huán)第二端的第二凸部脫離墊圈杯的缺口,而第一端的第一凸部則滑入錘擊座的凹槽內,此時,無論錘擊座正轉或反轉,切換環(huán)都同步隨其旋轉,但切換環(huán)會受到滑塊的限制而不會隨其前后移動,故當錘擊座受到反作用力而反轉且往第二端方向移動時沒有受到任何限制,使得錘擊座前端的錘擊塊可順利脫離輸出軸后端的凸塊,而彈簧的彈力再動作于錘擊座以復歸,如此循環(huán)不已地產生間歇性旋轉與沖擊動作。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欣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欣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6045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