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選擇性采油管柱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160345.8 | 申請日: | 2009-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16427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3-03 |
| 發明(設計)人: | 張傳緒;楊春宇;劉遵權;吳建成;魏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43/00 | 分類號: | E21B43/00;E21B34/06 |
| 代理公司: | 大慶知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成 |
| 地址: | 163453黑龍江省***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選擇性 采油 管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應用在油田油井分層生產中的一種管柱,具體地說是一種在不動全井管柱的情況下,在四個層位以內選擇四層中的任意單層或多層組合生產的一種選擇性采油管柱。
背景技術
隨著油田生產進入中晚期,原油的含水率不斷上升,對油井分層生產工藝的成本、技術可靠性和方便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并逐漸向著找水、堵水及生產管柱一體化方向發展,以實現在不動生產管柱的情況下,完成找水、堵水、分層或合層生產,并可以根據生產需要有選擇的改變生產層位。目前應用較多的是機械找堵水工藝,常規的機械找堵水工藝是分開進行的,找、堵水施工后換層需重新作業,使找堵水施工作業量增大,施工效率低,有效封堵率低。近幾年出現智能化找堵水技術,但成本高,且為一次性的,也有一些找堵水及生產管柱一體化技術,但存在控制開關狀態容易模糊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避免開關狀態模糊,可在不動全井管柱的情況下,在四個層位以內選擇四層中的任意單層或多層組合生產的一種選擇性采油管柱,該選擇性采油管柱設計簡單、操作可靠、生產成本低廉。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選擇性采油管柱,包括與抽油泵連接的篩管及與篩管連接的捅桿,預置在射孔段的封隔器及井下開關,所述的井下開關按生產層和位數量的需要預置在封隔器的下部,與固定在捅桿上開關控制器上下相互對應;
而所述的開關控制器為上下端分別有內外連接螺紋、外圓上有軸肩的軸形件;
所述的井下開關包括上下端分別與上接頭及下閥體連接的上閥體,上閥體的外圓上有一環形凹槽,環形凹槽上有平行于軸線的階梯形閥孔與上閥體的中心孔相通,階梯形閥孔內上下置有彈簧及閥球,且階梯型閥孔的下段孔徑與閥球直徑差為負值;而下閥體腔內置有可上下移動滑套,其下段的側壁上開有平行于軸線的徑向通槽,并形成彈性凸爪;而滑套的外壁有卡簧槽與下閥體內壁上的環槽相對,槽卡簧槽與環槽內置有卡簧。
所述的下閥體內壁上的環槽為上下2個;封隔器、井下開關及井下開關控制器均為1-4個;上閥體上的軸向階梯形閥孔沿周向分布;滑套與上接頭及上閥體內壁間有密封件;上閥體與上接頭及下閥體外壁間有密封圈。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顯著效果:由于在捅桿上安裝開關控制器,且開關控制器的位置是根據生產層位和數量的需要相對于已固定的井下開關而設置,通過生產管柱的上下移動,使捅桿帶動其上的控制器在井下開關內上下移動并控制開關內的滑套上下移動,從而關閉或打開開關內中上閥體的階梯型閥孔,使井下開關的中心孔與外部導通或關閉;而且開關及開關控制器的數量與所要控制的層位對應,從而實現了不動全井管柱情況下,通過上提或下放生產管柱,就可以控制四個層以內任意單層或多層位的開和關,實現各層位的找堵水,達到選擇開采任意層的目的;并且該開關通過生產管柱上移,使開關復位,可避免開關狀態模糊的問題發生;本實用新型設計簡單,操作可靠,生產成本低廉,工人的勞動強度低。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附圖1中序號6井下開關控制器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附圖1中序號4井下開關的打開狀態結構示意圖;
附圖4為附圖3中序號12上閥體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5為附圖3中A的局部放大圖
附圖6為附圖1中序號4井下開關的關閉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中1-抽油泵?2-篩管?3-封隔器?4-井下開關?5-捅桿?6-開關控制器?7-上接頭?8-密封圈?9-密封件?10-彈簧?11-鋼球?12-上閥體13-密封件?14-密封圈?15-下閥體?16-滑套?17-卡簧?18-軸肩?19-階梯形閥孔?20-環形凹槽?21-卡簧槽?22-環槽?23-徑向通槽?24-彈性凸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6034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