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生態排水溝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56856.2 | 申請日: | 2009-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33462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3-31 |
| 發明(設計)人: | 鄭錦繡;溫宏智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錦繡;溫宏智 |
| 主分類號: | E03F5/04 | 分類號: | E03F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龍寰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孫皓晨 |
| 地址: | 臺灣省***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態 排水溝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生態排水溝,涉及一種可將地面或土壤中因豪大雨造成過多水份予以排運輸送的溝體結構。
背景技術
為避免下雨時路面、土地積水,影響交通安全,或為防止邊坡土壤因含水量太高造成崩塌,道路兩旁或容易積水處普遍設有排水溝。公知排水溝,斷面略呈U字形,其多以混凝土材料制成,頂面再設置有水溝蓋,其利用水溝蓋收納水份,再進行輸送。傳統混凝土式水溝,內部與外界土壤唯一相通的部份只有水溝蓋,基本上水溝本體內部與土壤是完全被阻絕的,因此,若土壤中含水量過高,也必須等水位高過水溝蓋的高度,水才會流入水溝中,如此,有可能邊坡土壤已因含水量過高造成松動,且一旦流入水溝內的水也不可能再流回土壤,難免會有浪費水資源的缺失。
近年來,各項工程都在提倡生態工法,設計人有鑒于此,研創成本案,期能由本案的提出,改進現有水溝的缺點。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生態排水溝,其主要目的在于:設計一種符合大自然生態概念的排水溝結構,其與土壤具有唇齒相連的關系,當土壤需要快速排水時,可提供較公知者更快速的排水效能;惟當無雨時,該水溝又能回流存水至土壤中。
為達上述目的,本案具體的內容為:該水溝,內部包括有骨架,骨架外復合有復合體。
前述骨架,得為金屬網體,例如鋼筋。
前述復合體,其可以是碎石混合膠劑經加溫與加壓后成型。
前述水溝內溝底,適當高度設置有不透水材料;又,不透水材料也可改為低透水率材料。
本實用新型的生態排水溝非采用傳統不透水的混凝土制造,當水溝旁土壤因暴雨來襲時水份可流入排水溝,但當無雨時溝內部份存水可自動滲回土壤中,以涵養土壤,輔助花草樹木等植物和微生物成長,達到了有益的技術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立體剖面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頂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剖面實施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水溝;2-骨架;3-復合體;4-凹部;5-不透水材料;6-接合邊。
具體實施方式
茲謹就本實用新型生態排水溝其結構組成,及所能產生的功效,配合圖式,舉一本案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首請參閱圖1、圖2與圖3所示,本案生態排水溝,該水溝1,包括:
骨架2,得為金屬網體,例如鋼筋,但不以此為限,整體的斷面略呈U字狀;
復合體3,包覆于骨架2外圍,略具適當厚度,該復合體3可以是碎石混合膠劑,經加溫與加壓后成型;該復合體3中存有許多細小縫隙,可提供水份緩慢通過。
前述水溝1的凹部4內溝底,適當高度設置有不透水材料5。
當下雨時,雨水除可由水溝1頂面流入水溝1,位于水溝1旁土壤中的水份也會因水壓因素經由復合體3的細小縫隙直接流入水溝1內,由于水溝1內底部設置有適當高度的不透水材料5,因此底部積水可被輸送出去。
當無雨時,水溝1內所留的部份存水,可通過復合體3的細小縫隙向外流回土壤,如圖4,以涵養土壤,輔助花草樹木等植物和微生物成長;如此,可有效利用水資料。
本案的水溝1,其兩端的接合邊6,設成不限形狀、不限縱橫向的非平面狀,例如凹、凸結構,或ㄣ形結構,如此可利于接合。
前述不透水材料也可改為低透水率材料。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專業技術人員理解,在權利要求限定的精神與范圍之內可對其進行許多修改、變化或等效,但是它們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錦繡;溫宏智,未經鄭錦繡;溫宏智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5685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