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摩托車側護板與側邊蓋結合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156581.2 | 申請日: | 2009-07-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27632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3-24 |
| 發明(設計)人: | 蘇泰源;陸俊豪 | 申請(專利權)人: |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J23/00 | 分類號: | B62J23/00;B62K19/48 |
| 代理公司: | 永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樹明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摩托車 側護板 側邊 結合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摩托車側護板與側邊蓋結合機構,特別是關于一種可避免摩托車側護板與側邊蓋結合后產生空隙的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摩托車1,請參閱圖1所示,主要是由一轉向機構11、一座墊12、一動力單元13及車體蓋14所構成,該轉向機構11上端設有一轉向把手111,該轉向把手111可供駕駛人雙手握持來控制摩托車1的轉向,在轉向機構11的下端設有一前叉112,該前叉112是樞接在前輪FW上,借此可令摩托車1自由地轉向。座墊12是可供駕駛人乘坐,座墊12下方配置有一動力單元13,在動力單元13的后端樞接一后輪RW,車體蓋14是將摩托車1其他配件及構件予以包覆,借以提升摩托車1的外觀性。而摩托車1的行進,即利用動力單元13所產生的動力來帶動后輪RW轉動,再借由后輪RW來令前輪FW作同步轉動,而令摩托車1行進,再借由轉向機構11的操作,以可令摩托車1自由的行進與轉向。
該車體蓋14至少包括有前面板141、遮膝罩142,側邊蓋143、中央車體蓋144、車體邊蓋145、前腳踏板146及側護板147,該前面板141是位于轉向機構11的轉向把手111下方且是于遮膝罩142的前方,在前面板141的后方轉向機構11的轉向把手111下方則設有一遮膝罩142,并于座墊12下方蓋設有中央車體蓋144,并于中央車體蓋144的二側邊設有側邊蓋143,中央車體蓋144與遮膝罩142之間具有一前腳踏板146,該前腳踏板146二側設有側護板147。
其中,該摩托車1為方便搭載乘客,通常會于車體二側的側邊蓋143一體成型一向外突出一乘客腳踏部1431,由于個人體型不同,而腳的尺寸亦有所不同,該側護板147上另設置有可供收合的第二腳踏板1471,以供后方乘客的腳予以放置,而側護板147及側邊蓋143的結合方式,請配合圖2參閱,主要是于側護板147后端設一螺固孔1472,該螺固孔1472是與側邊蓋143下方的螺孔1432相對應,此外,該側護板147的邊緣延設有扣件1473,而側邊蓋143乘客腳踏部1431的前端下方向下延設有一扣合孔1433;該側護板147是先將扣件1473勾扣于側邊蓋143的扣合孔1433上,再以螺固元件S穿過螺固孔1472鎖設于側邊蓋143的螺孔1432上。
現有的側護板147及側邊蓋143借由上述的方式雖然可達到將其結合的目的,然而,由于扣合孔1433與螺孔1432之間的跨距較長,因此,側護板147與側邊蓋143之間常會有空隙過大的現象,進而造成摩托車1于行進時,該空隙會因撞擊產生噪音,同時對整體摩托車1的外觀商品性造成嚴重的損害。所以,如何能提供一種能維護摩托車的外觀商品性的側護板與側邊蓋的結合方式,實為目前摩托車業者亟待克服的一大課題。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摩托車側護板與側邊蓋結合機構,可有效避免側護板與側邊蓋之間空隙過大,造成摩托車于行進時空隙產生撞擊噪音的缺陷,并可達到提升摩托車外觀性的功效。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技術手段在于提供一種摩托車側護板與側邊蓋結合機構,該摩托車于前腳踏板二側設有側護板,座墊下方的車體邊蓋下端則設有側邊蓋,該側邊蓋一體成型一向外突出的乘客腳踏部,該側護板后端設一螺固孔,該螺固孔與側邊蓋下方的螺孔相對應,而該側護板的邊緣延設有扣件,該扣件是結合于乘客腳踏部的扣合孔,其中,該側護板的螺固孔與扣件之間設有向上凸起的扣塊,而側邊蓋于乘客腳踏部下方則設有數個補強肋,該補強肋之間設有相對于該扣塊的連接部,借由該連接部可形成一扣槽,該扣塊可勾扣于扣槽上。
借此,本實用新型摩托車側護板與側邊蓋結合機構可有效避免側護板與側邊蓋之間有空隙過大,而造成摩托車于行進時空隙產生撞擊噪音的缺失,并可達到提升摩托車外觀性的功效。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摩托車的外觀示意圖。
圖2是現有摩托車側邊蓋與側護板的立體分解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摩托車的外觀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摩托車側邊蓋與側護板的立體分解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摩托車側邊蓋另一角度的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摩托車側邊蓋與側護板的結合剖面圖。
1摩托車????11轉向機構????????111轉向把手
???????????112前叉???????????12座墊
???????????13動力單元????????14車體蓋
???????????141前面板?????????142遮膝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5658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