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電容傳聲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55877.2 | 申請日: | 2009-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22161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3-10 |
| 發明(設計)人: | 潘多龍;趙小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龍峰經典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R19/01 | 分類號: | H04R19/01;H04R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長明;王寶筠 |
| 地址: | 100102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容 傳聲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傳聲器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容傳聲器。
背景技術
目前,擴聲系統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參見圖1,為一種基本的會議擴聲系統結構示意圖,傳聲器將聲源發出的聲音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經過調音臺調音后,再經過功放將信號功率放大,送入揚聲器擴聲。其中傳聲器(也稱話筒)作為擴聲系統的源頭,其各項具體指標能否達到最優顯得尤為重要。
聲音清晰,無雜音的會議系統及會場環境一直是會議及音響工程人員追求的理想情況,這就要求進一步提高電容傳聲器的信噪比。提高電容傳聲器信噪比的途徑大致有兩種,一是降低電容傳聲器的噪聲,二是提高電容傳聲器的靈敏度,由于通過降低噪聲來提高信噪比的效果非常有限,因而通常都是通過提高電容傳聲器的靈敏度來提高電容傳聲器的信噪比。其中傳聲器的靈敏度是指傳聲器聲電轉換的能力,具體為在單位的聲壓作用下,傳聲器能產生多大的電壓。
現有技術中,針對駐極體電容傳聲器而言,一般在一個音頭倉中并聯放入多個電容極頭來提高電容傳聲器的靈敏度,參見圖2,為兩個電容極頭并聯的電容傳聲器結構示意圖,在一個音頭倉外殼5中并聯有兩個電容極頭,具體是電容極頭1的正極與電容極頭2的正極連接在一起(如圖2中3所示位置),電容極頭1的負極與電容極頭2的負極連接在一起(如圖2中4所示位置),電容極頭1和電容極頭2共同的正極、及電容極頭1和電容極頭2共同的負極分別連接到射隨器,射隨器再與濾波輸出電路相連,多個電容極頭并聯在一個音頭倉中的原理與兩個電容極頭并聯在一個音頭倉中的原理相同,多個電容極頭之間的并聯連接,使得多個電容極頭之間互為負載,因而多個電容極頭并聯在一起后的靈敏度雖然有所提高,但其靈敏度提高的能力相當有限。而且該方式只適用于駐極體電容極頭,而不適用于純膜片電容極頭,因為駐極體電容極頭的場效應管是直接焊接在電容極頭里面的,而純膜片電容極頭的場效應管是在電容極頭外的,而且需要有極化電壓,所以不能夠直接簡單并聯使用。
有鑒于此,目前并沒有能夠有效提高電容傳聲器靈敏度的技術方案。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容傳聲器,以解決進一步提高電容傳聲器靈敏度的問題。
一種電容傳聲器,包括多個用于拾音的電容極頭、每個所述電容極頭對應的阻抗轉換器、加法器、濾波電路和輸出線路:
每個所述電容極頭的正極和負極經過各自的阻抗轉換器分別連接到加法器的輸入端,所述加法器的輸出端經濾波電路與所述輸出線路相連。
每個所述電容極頭分別設置在各自的音頭倉外殼內。
每個所述電容極頭與加法器間的連接線分別具有各自的話筒連接管。
至少兩個所述電容極頭與加法器間的全部或部分連接線共用一個話筒連接管。
所述電容傳聲器還包括放大器或射隨器,連接于所述加法器的輸出端與所述濾波電路之間。
所述電容極頭為駐極體電容極頭、背極電容極頭或純膜片電容極頭。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電容傳聲器,有益效果為:通過改變拾音方式,即由原有的單音頭拾音改為多音頭拾音,相獨立的多個電容極頭分別與加法器相連,加法器使得電容傳聲器的整體靈敏度相當于多個獨立電容極頭靈敏度之和,大大提高電容傳聲器的靈敏度,進而可以大大提高電容傳聲器的信噪比。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現有技術中一種基本的會議擴聲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中兩個音頭并聯構成的電容傳聲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容傳聲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容傳聲器的實物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電容傳聲器實物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電容傳聲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現有技術中單音頭電容傳聲器的靈敏度及頻率響應曲線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電容傳聲器靈敏度及頻率響應曲線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龍峰經典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龍峰經典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5587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