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帶本質助力功能的電動車控制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52969.5 | 申請日: | 2009-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856880U | 公開(公告)日: | 2011-06-08 |
| 發明(設計)人: | 屈百達;俞云鋒;鄧志敏;周紅勝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南大學;屈百達 |
| 主分類號: | B62M23/02 | 分類號: | B62M23/02;B60L15/02;G05B19/04;G05B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4028 江蘇省無錫***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本質 助力 功能 電動車 控制系統 | ||
1.一種帶本質助力功能的電動車控制系統,其特征是:助力比例給定環節(HR),通過騎行者旋動助力比例旋鈕,來給定助力比例控制信號(rg),并將該信號送入比例放大環節(>K),作為決定助力比例放大倍數K的控制量,該助力比例放大倍數K可無級地變化給定,即通過轉矩比較環節(A),實現最小助力比1∶0~最大助力比1∶1之間變化;蹬踏力矩檢測環節(MT)的受力傳感器(1)通過不同程度張緊的鏈條獲取蹬踏力矩信號(T),并將蹬踏力矩信號(T)送入比例放大環節(>K);在比例放大環節(>K)中,作為輸入量的蹬踏力矩信號(T)被放大K倍,作為給定助力比下的蹬踏力矩信號(Tr)輸出;在轉矩比較環節(A)中,蹬踏力矩信號(Tr)經與電流檢測環節(MI)得到的電流反饋信號(If)進行比較,產生轉矩偏差控制信號uT,作為轉矩控制信號輸出;在偏差比較環節(B)中,轉矩偏差控制信號uT與速度反饋信號vf進行比較,轉矩偏差控制信號uT的幅值和方向與速度反饋信號vf的幅值和方向決定比較的結果,即偏差比較環節(B)輸出的綜合偏差控制信號e=uT-vf;綜合偏差控制信號(e)作為電流調節環節(RmI)的控制輸入信號,經電流調節環節(RmI)的處理、放大、整形和幅度平移,產生電流控制信號(u);電流控制信號(u)控制并驅動脈寬調制控制環節(PWM)的單片機及其軟件,進而控制并驅動脈寬調制控制環節(PWM)的MOSFET逆變電路;脈寬調制控制環節(PWM)再借助電機轉角位置信號(p)產生電機驅動電流(I);脈寬調制控制環節(PWM)輸出的電機驅動電流(I),產生旋轉電磁轉矩,使得電動機(D)執行電動車控制系統輸出,實現機械轉動,產生機械轉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本質助力功能的電動車控制系統,其特征是:在蹬踏力矩檢測環節(MT)中,受力傳感器電路(RT)的凹面應變電阻(RI)的一端與受力傳感器電路(RT)的凸面應變電阻(RO)的一端連接并引出,連接到控制器盒中的工作電源(E)的正極;凹面應變電阻(RI)的另一端和凸面應變電阻(RO)的另一端分別通過作為受力傳感器(1)的凹面應變信號線(b)和凸面應變信號線(a)引出,依次連接到控制器盒中設置的凹面應變片橋臂平衡電阻(R2)和凸面應變片橋臂平衡電阻(R1)的一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或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本質助力功能的電動車控制系統,其特征是:在控制器盒中,凹面應變片橋臂平衡電阻(R2)的另一端與凸面應變片橋臂平衡電阻(R1)的另一端連接,并接地;工作點偏流電阻(R3)的一端連接到運算放大器(AT)的“+”信號輸入端,另一端連接到工作電源虛地電位點(E/2);反饋偏流電阻(R4)的一端連接到運算放大器(AT)的“-”信號輸入端,另一端連接到運算放大器(AT)的信號輸出端;從受力傳感器電路(RT)引入的凸面應變信號線(a)和凹面應變信號線(b)連接到蹬踏力矩信號比較差分放大電路(DAT)的差分輸入端,即凸面應變信號線(a)和凹面應變信號線(b)分別連接到運算放大器(AT)的“+”和“-”信號輸入端,經運算放大器(AT)的放大,作為蹬踏力矩信號(T),從運算放大器(AT)的信號輸出端輸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南大學;屈百達,未經江南大學;屈百達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52969.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