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修復套管的領眼銑錐工具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52113.8 | 申請日: | 2009-04-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28406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3-24 |
| 發明(設計)人: | 劉英軍;吳西權;張鵬翔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營北方石油裝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29/10 | 分類號: | E21B29/10;C22C38/22;C21D1/18;C21D1/60;C21D1/58;B23K35/30;B23K9/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7000山東省東營市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修復 套管 領眼銑錐 工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修復套管工具和方法,尤其是一種修復套管的高強度硬質合金磨銑材料領眼銑錐工具和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油田套管損壞嚴重有多方面的原因:地層運動、高壓施工、地下水浸泡和化學腐蝕、采油和井下作業措施不當等。套管損壞可歸納為四類形式:縮徑、破裂、錯斷、彎曲。中國國內油田井深一般超過1000米,一口新井井上加井下建設費要500萬元,西部油田井深達5000米,費用要幾千萬甚至上億。目前中國東部油田屬于中后期采油,油、氣、水井套管損壞嚴重,據統計每年有大約1/10的工作井因套管損壞嚴重封井停產停注,不僅影響單井產量,套損井還會造成注采系統不完善、產量遞減加快等嚴重后果,間接損失更大。因此,對套損井進行有效修復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公知的套損井主要治理方法有四種:一是取套換套工藝技術,用倒扣打撈的辦法將壞套管撈出,然后下入完好套管與底部套管對扣連接。該技術是比較經濟可靠的取套管深度900m以上的油層套管套損的情況,對于深井段套損的情況不適用;二是封堵技術,對套管穿孔和通徑無變化的破裂部位擠注水泥漿封堵。該技術對于發生變形和套管強度技術狀況較差的套損井有可能在封堵施工過程中導致套管進一步的損壞,造成井下事故的復雜化;三是爆炸整形技術,用電纜攜帶炸藥至套損井段,點火后高壓氣體的高壓膨脹和沖擊使縮徑部位得到擴張。對于油層段以上的縮徑不嚴重的套管整形效果較好,但是對于套管技術狀況較差的油層段套損情況有可能導致整形失敗而造成井下事故的復雜化;四是沖擊碾壓整形技術,用整形工具對套管變形部位、錯斷部位進行沖擊擠脹、碾壓擠脹復位修復,使變形部位或錯斷部位的套管得以恢復原來徑向尺寸和通徑。該技術適用于套管輕微縮徑的情況,但是對于套管嚴重縮徑、彎曲、錯斷的情況不適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修復套管的高強度硬質合金磨銑材料領眼銑錐工具和方法,可以克服已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適用于套管彎曲、套管錯斷、套管縮徑、套管破裂各類套管破損或者通徑變小的各種情況,尤其是對于嚴重彎曲嚴重錯斷的井,該工藝還適用于灰封套損段和油層套損段復雜情況以及在同一口井中出現幾種套損類型疊加的打通道需要,解決了上述套管修復措施無法解決的技術問題。為使整形、擴徑復位的效果保持相對長的時期,盡量發揮其修復后的功能,所以應對整形復位、擴徑復位后的部位及時進行加固。一是預防再次變形、錯斷;二是保持套管井眼有一基本通道,以維持生產。目前常用的技術有膨脹管補貼技術和小套管二次固井工藝技術。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修復套管的領眼銑錐(見圖1),包括接頭(1)、本體(2)及本體上的磨銑材料(3)、循環水道(4)、循環水眼(5)、領眼(6)及中心孔(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領眼銑錐本體(2)前端300mm采用圓錐體結構,后端1200mm采用圓柱體結構,圓柱體與圓錐體過渡部分采用弧線形式圓滑過渡;圓錐體部分不鋪設磨銑材料(3),圓柱體部分通體鋪設四條棱狀磨銑材料,圓柱體的其余不鋪設磨銑材料部分為循環水道(4),循環水道底部有循環水眼(5)與中心孔(7)連通。
其中,所述圓錐體部分在施工中起到領眼引導作用,所述圓柱體部分在施工中起到扶正作用,圓柱體與圓錐體過渡部分采用弧線圓滑過渡,能夠減小領眼銑錐在磨銑打通道施工中對套管損壞處沖擊力,防止領眼銑錐磨穿套管鉆進地層,避免井下事故的發生。
領眼銑錐技術規格及參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營北方石油裝備有限公司,未經東營北方石油裝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5211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