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潤滑黃油槍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51973.X | 申請日: | 2009-05-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25154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3-17 |
| 發明(設計)人: | 陸兆金 | 申請(專利權)人: | 陸兆金 |
| 主分類號: | F16N3/12 | 分類號: | F16N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羅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齊永紅 |
| 地址: | 528000廣東省高要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潤滑 黃油槍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五金潤滑工具,尤其是一種內部灌裝有黃油的用于對五金工件、工具進行潤滑的黃油槍。
背景技術
現有潤滑五金件的黃油槍,如圖1或2所示,打油部分通常由打油桿1和用于容納打油桿的油桿腔2,出油嘴6通過出油孔5與油桿腔2相連通,所述油桿腔2通過進油孔4與油缸3相連通。這種結構的黃油槍,通??看蛴屯埠髲椈砂延透?中的油品經進油孔4推進打油腔2,再由打油桿1把油品經出油孔4打出出油嘴6。
現有黃油槍的缺點是:1、打油桿通常使用鋼質材料,油缸腔通常使用鐵、鋅或鋁質材料,由于打油桿和油缸腔都由金屬制造,因此容易被模損。磨損后的打油桿和油缸腔間產生孔洞而發生漏油和打油壓力嚴重下降的問題,從而降低黃油槍的使用壽命。2、由于各類黃油的粘稠度有差別,若油品稠度或硬度過高,靠打油筒后彈簧力推動油品進打油腔會產生進油速度跟不上打油速度的問題,而在打油過程中出現打油斷續或打不出油的現象。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出油順暢的黃油槍。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油桿腔不易磨損的黃油槍。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潤滑黃油槍,其包括打油桿、用于容納打油桿的油桿腔、油缸和出油嘴,所述出油嘴通過出油孔與油桿腔相連通,油桿腔通過進油孔與油缸相連通;所述出油孔與進油孔設在油桿腔的底部,所述出油嘴內卡設有第一彈性體,第一彈性體與用于密封出油孔的第一密封塞相連;所述進油孔上方的油桿腔內卡設有第二彈性體,第二彈性體與用于密封進油孔的第二密封塞相連。
所述打油桿的頂部設有膠質液壓油封。
優選的是,所述出油孔與進油孔相對。
優選的是,所述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的外形為十字形,十字形的第一密封塞的寬度大于出油孔的孔徑,十字形的第二密封塞的寬度大于進油孔的孔徑。
所述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的下面設有橡膠層。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出油順暢,且油桿腔不易磨損。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黃油槍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黃油槍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5為第一密封塞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3或4所示,一種潤滑黃油槍,其包括打油桿1、用于容納打油桿的油桿腔2、油缸3和出油嘴4,所述出油嘴4通過出油孔41與油桿腔2相連通,油桿腔2通過進油孔31與油缸3相連通;所述出油孔41與進油孔31設在油桿腔2的底部,所述出油嘴4內設有第一凹槽42,第一凹槽42與出油孔41相對,第一彈性體43的一端與第一凹槽42相接,第一彈性體43的另一端與第一密封塞44相連,第一密封塞44用于密封出油孔41;所述進油孔31上方的油桿腔2內設有第二凹槽32,第二凹槽32與進油孔31相對,第二彈性體33的一端與第二凹槽32相接,第二彈性體33的另一端與第二密封塞34相連,第二密封塞34用于密封進油孔31。
所述打油桿1的頂部設有膠質液壓油封11,由于膠質液壓油封采用軟性材料,當打油桿1在油桿腔2內往復運動時不易對油桿腔2造成磨損。
優選的是,所述出油孔41與進油孔31相對。
優選的是,所述第一密封塞44和第二密封塞34的外形為十字形,十字形的第一密封塞44的寬度大于出油孔41的孔徑,十字形的第二密封塞34的寬度大于進油孔31的孔徑。
所述第一密封塞44和第二密封塞34的下面設有橡膠層,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的結構一樣,圖5示意了第一密封塞的結構,第一密封塞下設有橡膠層441這樣設計提高了油桿腔的氣密性,進而提高了打油壓力和吸油力。
本實用新型的出油孔與進油孔設在油桿腔底部的目的是:抽油量大,出油順暢。
本實用新型的操作方法:如圖3所示,1、將打油桿沿油桿腔向油桿腔的頂部拉動,在壓力的作用下,油缸中的油品將進油孔上方的第二密封塞頂開,而進入油桿腔,當壓力小于第二彈性體的彈力時,第二密封塞落回原位將進油孔密封?。蝗鐖D4所示,2、將打油桿沿油桿腔向油桿腔的底部推動,在壓力的作用下,油桿腔中的油品將出油孔上方的第一密封塞頂開,而被打出出油嘴。
綜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定本新型的實施范圍,即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的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及修飾,皆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陸兆金,未經陸兆金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5197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改進的鋁合金復合保溫板
- 下一篇:液晶顯示面板組裝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