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自修正組合式抽油桿防偏磨扶正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51519.4 | 申請日: | 2009-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91247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1-27 |
| 發明(設計)人: | 檀長江 | 申請(專利權)人: | 檀長江 |
| 主分類號: | E21B17/10 | 分類號: | E21B1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萬科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張亞軍;李京楠 |
| 地址: | 062552***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修正 組合式 抽油桿防偏磨 扶正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石油開采過程中所使用的抽油桿防偏磨扶正器,具體地說是一種自修正組合式抽油桿防偏磨扶正器。
背景技術
現有的抽油桿扶正器種類很多,但扶正器的扶正體與油管都是點線接觸摩擦,很容易對油管造成傷害或自身被損壞、防偏磨效果差、不耐磨易老化,而且扶正體都是整體式的,扶正體只能限于在抽油桿上下端部安裝使用,不能在抽油桿中部安裝使用,靈活性差,應用的局限性大。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修正組合式抽油桿防偏磨扶正器,其各部分組件采用插接拼合的結構連接,安裝拆卸方便,現場易操作,可在油井所需的桿段任意調整安裝,工作穩定可靠,防偏磨效果好,從根本上徹底改變了傳統扶正器與油管點線接觸摩擦的現象。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修正組合式抽油桿防偏磨扶正器,包括扶正體和抽油桿,扶正體為中粗腰鼓套筒形,其內壁面為圓柱形,其外壁面由三個弧面構成,該三個弧面按正三角分布,該三個弧面的曲率相同,扶正體的上、下端面設置有圓弧倒角,扶正體的上方和下方分別設置有上、下緊固組件,其特征是:所述扶正體由主體套筒和補形插板拼接構成,主體套筒的橫截面呈“C”形,其側壁上設置有一軸向的豁口,所述補形插板的形狀與該豁口的形狀對應相符,主體套筒豁口的兩側內緣設置有榫槽,在補形插板的兩側外緣設置有與所述榫槽對應的凸榫,補形插板兩側外緣的凸榫嵌入在主體套筒豁口兩側內緣的榫槽中。
所述上、下緊固組件結構相同,每個緊固組件都是由卡箍和襯套組成,卡箍內壁的上部設置有內絲扣,卡箍內壁的下部設置有內錐面,所述襯套的上部為圓筒形,襯套的中部為錐筒形,襯套的下部為圓筒形,襯套外壁的上部設置有外絲扣,襯套的中部和下部的過渡處設置有定位軸臺,襯套的內壁設置有防滑齒。
所述卡箍由兩個形狀互補的半卡箍拼接構成,該兩個半卡箍的拼合端面上設置有對應的卡槽和卡條。所述襯套由兩個對稱的半襯套拼接構成。所述卡箍內壁上的內絲扣以及襯套外壁上的外絲扣的扣形是三角形、梯形、矩形中的一種。所述扶正體的外表面鍍有耐磨層,該耐磨層是氧化鋯層、氧化鋁層、鎢合金電鍍層、化學鍍鎳層、鎳基合金噴涂層中的任意一種。
本實用新型有以下積極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扶正體采用正三角中粗的腰鼓形外圓弧面結構,它的三個弧面與油管內壁完全一致,扶正體的耐磨工作面積是傳統扶正體的20倍,過流面積是傳統扶正體的10倍。因接觸面積大,壓強相對減少20倍,因過流面積大,在油井上下往復運動時液體的下上阻尼力就減少了10倍,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無阻節能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扶正體采用合金材料和非合金材料加工制成,合金材料采用國際最先進的鎢合金電鍍、化學鍍鎳、鎳基合金噴涂的制作工藝。非合金材料采用氧化鋯、氧化鋁的制作工藝,使扶正體的表面具有高強度、高硬度、高光潔度、高耐磨性,把扶正體和油管之間的金屬親和力降至最小,摩擦系數也降至最小。在工作時扶正體上還會形成一種均勻的油膜,減少了與油管壁的摩擦力,同時又完好的保護了油管內壁,具有真正意義上的雙向保護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扶正體采用正三角中粗的腰鼓外圓弧形結構,它在往復運動時與油管之間是面接觸,加之圓弧倒角的導向作用,扶正體可自動判斷抽油桿的傾斜方向,隨油管的歪曲度變化自動調整傾斜角度,快速自動旋轉,使扶正體的耐磨工作面與油管內壁完全吻合,增加了接觸面積,分散了扶正體對油管內壁的壓強作用力,摩擦系數自然降小,有效地保護了油管內壁不受傷害,延長了自身的使用壽命及修井周期。
本扶正體的上下端部采用圓弧倒角結構,使扶正體平穩劃過油管,避免了抽油桿與油管端部相互切削和相互磨損,同時又解決了抽油桿的抖動和失穩,有效地避免了撞擊,克服了因撞擊而造成的油管絲扣滲漏的問題,減少了事故的發生。
本扶正體采用先進的加工工藝處理,自身具備高硬度、高光潔度、高強度、高耐磨性,即使遇到內徑幾何尺寸被破壞的油管:如有毛刺、銹斑、沙粒的油管也不易損傷,有效地保護了自身,確保了安全生產,提高了開采效率,降低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分解圖。
圖3是圖2中卡箍組件的分解圖。
圖4是圖3中襯套組件的分解圖。
圖5是圖1中扶正體的分解圖。
圖6是圖5中扶正體的主體套筒的俯視圖。
圖7是圖5的A局部的放大圖。
圖8是圖1的正視圖。
圖9是圖1的側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檀長江,未經檀長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5151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低噪音防濺振動研磨機
- 下一篇:中心鉆刀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