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竹制靠背椅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47054.5 | 申請日: | 2009-04-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03853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2-17 |
| 發明(設計)人: | 凌志賢 | 申請(專利權)人: | 凌志賢 |
| 主分類號: | A47C5/00 | 分類號: | A47C5/00;A47C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1400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靠背椅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竹制品制作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竹制靠背椅。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在祖國江南,竹資源十分豐富,如何把現有豐富的竹資源轉換成經濟效益?是當地農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傳統的竹制品有一些,但工藝粗糙,不夠實用,產品價值低,品種少。就消費者而言,能獲得工藝精巧、享用舒適的竹制品,也是一種愿望,尤其是在生活還真的新理念驅使下,城里人對竹制品甚為企盼。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傳統竹制品所存在的不足和城里人對精美實用竹制品的企盼,而提供一種竹制靠背椅。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
一種竹制靠背椅,它包括前腳柱、后腳柱、側門桿、門檔桿、支架桿、后腳檔、靠背頂桿、靠背、椅面框以及椅面板,4根前腳柱分兩組置于左右兩側,每組2根并靠,底端通過竹釘固定,頂端通過篾綁扎固定,前門通過圓形榫口與上下兩門檔桿連接,2根后腳柱頂端并靠前腳柱內側,通過榫口和篾綁扎與靠背頂桿連接、中部通過榫口與后腳檔固定,兩側門桿通過竹釘與前、后腳柱固定,椅面框座落正中,通過竹釘與前、后腳柱、側門桿、上門檔桿固定,支架桿下端通過榫口與椅面框連接,上面通過竹釘與前腳柱中部內側連接,靠背通過綁扎上與靠背頂桿、下與后腳檔、兩側與后腳柱固定,椅面板置于椅面框上,通過竹釘固定,從而形成竹制靠背椅。
所述的前腳柱,用直徑2cm、長150cm的竹段,4根,用烤變法使兩端向反方向彎曲成形,其中內側一根腳柱挖制與門檔桿連接的圓形榫口。
所述的后腳柱,用直徑2cm、長105cm的竹段,2根,距底部40cm處用烤變法向外彎曲40°,在頂端和中部挖制與靠背頂桿、后腳檔連接的榫口。
所述的側門桿,用直徑1.5cm、長125cm的竹段,2根,用烤變法使其彎曲成門形。
所述的門檔桿,用直徑1.5cm、長46cm的竹段,2根
所述的支架桿,用直徑1cm的竹段,用烤變法及綁扎制成蘑菇堡形。
所述的后腳檔,用直徑1.5cm、長42cm的竹段,1根。
所述的靠背頂桿,用弧形木條,兩端頭鋸長1.5cm榫頭。
所述的靠背,用竹篾編制,圓周用直徑1cm的竹段封邊的圓盤通過圓盤內側托襯條及卡槽成圓盤形結構。
所述的椅面框,用直徑1.5cm、長195cm的竹段,1根,用烤變法彎曲成前面為方口邊,后面帶弧形的框架,在與前腳柱交匯處挖制卡口。
所述的椅面板,用竹段削制的薄片,并排拼合而成。
所述的竹釘,用竹片削成楔子,長2-3cm。
上述所用竹段,均經表面刮青、刨光等工藝處理。
本實用新型為美觀起見,在門檔桿與前腳柱交接處用竹篾綁扎。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美觀、時尚。
附圖說明:
圖1為竹制靠背椅立體示意圖,其標記說明:前腳柱1、后腳柱2、側門桿3、門檔桿4、支架桿5、后腳檔6、靠背頂桿7、靠背8、椅面框9、椅面板10,椅高100cm,前門跨度50cm,兩側前、后腳距50cm。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該竹制靠背椅,它包括前腳柱1、后腳柱2、側門桿3、門檔桿4、支架桿5、后腳檔6、靠背頂桿7、靠背8、椅面框9以及椅面板10,4根前腳柱1分兩組置于左右兩側,每組2根并靠,底端通過竹釘固定,頂端通過篾綁扎固定,前門通過圓形榫口與上下兩門檔桿4連接,2根后腳柱2頂端并靠前腳柱1內側,通過榫口和篾綁扎與靠背頂桿7連接、中部通過榫口與后腳檔6固定,兩側門桿3通過竹釘與前、后腳柱1、2固定,椅面框9座落正中,通過竹釘與前、后腳柱1、2、側門桿3、上門檔桿4固定,支架桿5下端通過榫口與椅面框9連接,上面通過竹釘與前腳柱1中部內側連接,靠背8通過綁扎上與靠背頂桿7、下與后腳檔6、兩側與后腳柱2固定,椅面板10置于椅面框9上,通過竹釘固定,從而形成竹制靠背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凌志賢,未經凌志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4705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