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咖啡機的分離式水嘴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146163.5 | 申請日: | 2009-03-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09817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2-24 |
| 發明(設計)人: | 郭建剛;陳仲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新寶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7J31/46 | 分類號: | A47J31/46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粵順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唐強熙 |
| 地址: | 528300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咖啡機 分離 式水嘴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咖啡機,特別是咖啡機的分離式水嘴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咖啡機采用連管結構,將水管與頂蓋連接在一起,頂蓋打開時水嘴隨頂蓋打開而轉動打開。由于連管為密封結構使之配合緊密,頂蓋開蓋時不順暢,不適合頂蓋自動開蓋,而且開蓋方向只能按水嘴出水方向打開。如果頂蓋開蓋順暢,則連管密封效果不好,熱水會回流到水箱。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既能保證頂蓋開蓋順暢又能保證煮咖啡時熱水不會回流到水箱的分離式水嘴結構,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
按此目的設計的一種咖啡機的分離式水嘴結構,包括設置機身上部的水箱和漏斗架,其結構特征是水箱上部設置有出水嘴,出水嘴上設置有伸縮式開閉機構;頂蓋上設置有水嘴連管,合蓋時,出水嘴上端伸入水嘴連管形成熱水通道;開蓋時,出水嘴上端與水嘴連管分離。
所述伸縮式機構包括依次套置在出水嘴上部的密封圈、復位彈簧、水嘴蓋和密封套,出水嘴下部設置有滑槽,水嘴蓋的插腳插入前述滑槽中滑動配合。密封圈包括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上密封圈設置在密封套與水嘴蓋之間,水嘴打開時與水嘴蓋上孔密封,防止熱水向上噴射;下密封圈設置在復位彈簧下端,水嘴閉合時防止熱水回流到水箱.水嘴蓋為筒狀,兩側向下延伸出插腳,插腳下端設置有限位倒勾。
所述頂蓋下方設置有內蓋,內蓋上設置有出水孔;頂蓋和內蓋之間設置有水嘴連管,水嘴連管一端的進水孔孔徑大于出水嘴上端的外徑,而小于密封套的外徑,以便于合蓋時前述進水孔抵壓在密封套的外沿。
本實用新型適用于頂蓋從上打開加水及加咖啡粉的咖啡機,水嘴通道一部分固定在頂蓋上,另一部分固定在水箱上與進水管連接,煮咖啡時當頂蓋蓋上時,水嘴通道上下兩部分連通,熱水從發熱管出來經過水嘴通道流到咖啡籃中沖泡咖啡。打開頂蓋時,水嘴通道上下分離,水嘴蓋在復位彈簧作用下向上將上密封圈閉合上面開口,使熱水改變方向向下流入水箱內,不會向上飛濺。其結構簡單合理,開蓋輕便自如,熱水流動順暢,頂蓋閉合時熱不會流入水箱,縮短煮咖啡時間,節約電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合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開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頂蓋、2為水嘴連管、2.1為進水孔、3為內蓋、3.1為出水孔、4為密封套、5為上密封圈、6為水嘴蓋、6.1為插腳、7為復位彈簧、8為下密封圈、9為出水嘴、9.1為滑槽、10為O形環,11為漏斗架、12為水箱、13為機身。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參見圖1-圖3,本咖啡機的分離式水嘴結構,包括設置機身13上部的水箱12和漏斗架11,水箱12上部設置有出水嘴9,出水嘴上設置有伸縮式開閉機構;伸縮式機構包括依次套置在出水嘴9上部的密封圈、復位彈簧7、水嘴蓋6和密封套4,出水嘴9下部設置有滑槽9.1,水嘴蓋的插腳6.1插入前述滑槽中滑動配合。密封圈包括上密封圈5和下密封圈8,上密封圈5設置在密封套4與水嘴蓋6之間,水嘴打開時與水嘴蓋6上孔密封,防止熱水向上噴射;下密封圈8設置在復位彈簧7下端,水嘴閉合時防止熱水回流到水箱.
頂蓋1下方設置有內蓋3,內蓋上設置有出水孔3.1;頂蓋和內蓋之間設置有水嘴連管2,水嘴連管一端的進水孔2.1孔徑大于出水嘴9上端的外徑,而小于密封套4的外徑,以便于合蓋時前述進水孔抵壓在密封套4的外沿。頂蓋1蓋上時,水嘴蓋6和密封套4被固定在頂蓋1上的水嘴連管2下平面,且向下移動約10mm,并使外圈密封,出水嘴9的開口伸入水嘴連管2內腔與之連通,熱水流入咖啡籃中沖泡咖啡,下密封圈8與水嘴蓋6底部密封,不使熱流回水箱。
當打開頂蓋1時,水嘴蓋6和密封套4被復位彈簧7頂起10mm,貼到上密封圈5,出水嘴9流出的水改變方向向下流入水箱1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新寶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新寶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4616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