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電子線香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146052.4 | 申請日: | 2009-03-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96680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2-03 |
| 發明(設計)人: | 林郁軒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郁軒 |
| 主分類號: | F21S9/02 | 分類號: | F21S9/02;F21V23/00;F21V15/02;F21V23/06;A47G33/00;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龍寰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孫皓晨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子 線香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線香結構,尤其涉及一種仿傳統香枝外形,但以電力驅動發光源發亮的電子線香結構。
背景技術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祭祖、拜神的風俗習慣,在祭祖、拜神中都會燃點線香以產生煙霧,并認為上升的煙霧可將祝禱隨之通達神明,后來逐步演變成為向神燒香以示敬重。
一般傳統的線香經燃點后會產生煙霧,而煙霧即是一些未完全燃燒的分子,隨加熱后的氣流在空氣中飄流,不僅會熏眼睛及嗆鼻難以呼吸,且冷卻后又會在香爐或天花板表面形成一層油垢,相當不環保,經過燃燒后的線香多形成灰燼,也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以往曾有人提出插電使用的電子香爐,請參閱圖1所示,前述電子香爐1主要設有一具有香爐造型的本體11,以及多根水晶香12;本體11上方設有多個插孔111,且內部對應設有一與外接電源2相連接的電路裝置13,電路裝置13并設有多個發光源131(如:小型燈泡或LED),另所述發光源131對應于每一插孔111;使用時,將水晶香12插設于插孔111內,啟動電路裝置13使發光源131發亮后,可通過水晶香12導光效果,使水晶香12的頂端發亮,有如中國傳統的燒香祭拜,且使用過程中不會產生煙霧或燃燒剩下的灰燼,而符合環保的觀念。
然而,這種電子香爐1雖具有環保、可重復使用等優點,由于水晶香12本身并不會發亮,必須插設于專用的本體11內,方能導光使用,本體11與水晶香12在使用時缺一不可,反倒造成使用時的不便以及制造時的浪費,現有電子香爐1在使用上有未臻完美之處,而有必要加以改良。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子線香,利用電池盒內的薄型電池,供給電力并驅動發光源發亮,以形成類似燃點線香的效果。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子線香,至少包括一香本體、一燈殼、一發光源及一電池盒;其中,香本體成型為直線形線香的顏色形狀,一端設有較細的手柄,所述香本體內部一體設有導線,且在香本體兩端分別設有多個接電點;燈殼則是仿造線香燃點后的燃燒處及灰燼,供以容置設有一發光源,另所述燈殼上方設有一不透光部及一反光部,以使發光源的亮光照射于反光部上;電池盒設于香本體的手柄,使電池盒通過導線與完成電氣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利用電池盒內的薄型電池,供給電力并驅動發光源發亮,以形成類似燃點線香的效果,而燈殼頂端的不透光部則有如燃燒完畢的灰燼,以充分模擬出線香燃點時的型態,直接插設于一般的香爐內,即可取代一般需燃點、會發煙的傳統線香,本實用新型使用時不會造成煙霧嗆人或是熏黃天花板等污染,且使用完畢后還可回收再使用,相當符合現今的環保觀念。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電子香爐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組合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
附圖標記說明:1-電子香爐;11-香本體;111-插孔;12-水晶香;13-電路裝置;131-發光源;2-外接電源;3-香本體;31-手柄;4-導線;41-接電點;5-燈殼;51-不透光部;511-容置空間;52-反光部;6-發光源;61-導電部;7-電池盒;71-導電部;72-薄型電池;8-香爐。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貴審查員能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僅以下列說明搭配附圖,敬請參閱。
請參閱圖2-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
一不透光的直線形香本體3,一端設有圓徑較細的手柄,且香本體3與手柄31間的圓徑比例約為1.5~3,而近似線香的形狀,同時也可通過顏料彩繪形成類似線香的造形;另所述香本體3以包覆射出的方式,將導線4一體設于香本體3內部,并在香本體3的兩端分別形成有多個接電點41。
一透光燈殼5,其頂端并設有一不透光部51,且不透光部51外觀制成類似燃燒后的灰燼造形;另外,在不透光部51的內部設有一容置空間511,可供儲放具有芳香味道的精油(如:檀香精油),且容置空間511內放置棉花或海綿(圖中未標號)等可吸附精油的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郁軒,未經林郁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4605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避雷器在線監測及無線遠傳裝置
- 下一篇:水平雙向地震模擬振動臺激振器連接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