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四路及四路以上同軸功率分配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43008.8 | 申請日: | 2009-0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52594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1-25 |
| 發明(設計)人: | 李嘉國;唐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威科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P5/12 | 分類號: | H01P5/12;H01P5/2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袁由茂 |
| 地址: | 230088安徽省合***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四路 以上 同軸 功率 分配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微波通信領域的功率分配裝置,具體是一種基于同軸線結構的寬帶四路及四路以上功率分配器。
背景技術
在微波通信領域里,功率分配器將一個輸入信號分成兩個或多個較小的功率信號。在平面電路中一般多采用威爾金森功率分配器,且可實現輸出端口匹配與相互隔離;而非平面電路多采用分支結形功率分配器,且不可同時實現輸出端口匹配與相互隔離。而為了實現大功率寬頻的功率分配,又多采用同軸線傳輸線實現。寬帶分支結形功率分配器的本質為在多級λ/4阻抗變換器基礎上,根據輸出路數,采用不同的分支數。故帶寬大小由阻抗變換器級數決定,分支結則決定了輸入端的駐波比與輸入輸出的工作損耗。目前同軸式功率分配器多為二路,三路,四路等功率分配器,工作頻率局限在3.8G以下。采用直接分支方法,以實現以上多路功率分配。該方法在較低頻率下,如3.8GHz以下,的確很容易實現以上多路功率分配,且提供較好的輸入駐波比與工作損耗。但隨著工作頻率的升高,采用直接分支的四路功率分配器的指標急劇惡化,失去應用價值,原因為相同物理尺寸的不連續處對高頻信號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對低頻信號的影響,而超過四路的直接分支,分支結所帶來的不連續性太強,分路后的信號在分支結處反射過強,故極難實現寬帶匹配。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設計開發出了一種使直接分支的強不連續性被分解為多次分支的弱不連續性,弱不連續性處的反射大副減小,從而減小了匹配難度,很容易實現到6GHz以上頻率的寬帶等功分輸出的四路及四路以上同軸功率分配器。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四路及四路以上同軸功率分配器,功率分配器內導體的輸出端分設有多路輸出分支,所述功率分配器內導體輸出端連接十字輸出分支;十字輸出分支的下端與功率分配器內導體的輸出端連接,其上端為用于連接下一多路輸出分支的輸出分支,其左右兩端的分支為直接輸出分支;當功率分配器的路數為四路及四路以上的雙數時,十字分支的數量為路數除以2減1,最后一個十字分支上用于連接下一多路輸出分支的輸出分支上連接T形分支的縱向輸入分支,所述T形分支的左右兩端分支為直接輸出分支;當功率分配器的路數為四路以上的單數時,十字分支的數量為路數減1后除以2,各十字分支上用于連接下一多路輸出分支的輸出分支分別與下一十字分支下端的輸出分支相連接,最后一個十字分支的上端分支為直接輸出分支。
一種四路及四路以上同軸功率分配器,所述的十字分支或T形分支上的縱向分支上設有環槽。
一種四路及四路以上同軸功率分配器,所述的環槽開設在縱向分支與橫向分支交接處的縱向分支上。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采用直接分支技術的不足,提出了一種基于多次分支的四路或四路以上功率分配器的裝置與方法,該技術利用對稱十字分支節對需要多路輸出的分配器進行多次分支,前一次十字分支節產生兩個直接使用的輸出端口及一個用于下一次分支的輸出端口。分支的次數取決于功率分配路數。通過多次分支,使直接分支的強不連續性被分解為多次分支的弱不連續性,弱不連續性處的反射大副減小,從而減小了匹配難度,很容易實現到6GHz以上頻率的寬帶等功分輸出。本實用新型原理上可實現四路以上任意路數的等功率分配。
十字分支或T形分支上的縱向分支上設有環槽為本實用新型采用的跳變補償,根據跳變尺寸不同,引入分布電容和分布電感,以抵消分支結所帶來的電感與電容,跳變的方式與尺寸隨頻率不同而不同。
本實用新型實現的多路功率分配器輸出端口在同一平面上;多個輸出端口與輸入端口間的工作損耗能在全帶寬內均接近理論值;輸入端駐波比可達到1.2。而舊式的多路功率分配器輸出端口在相互正交的兩個平面上;多個輸出端口與輸入端口間的工作損耗僅兩路接近理論值;一路較理論值高,一路較理論值低,平衡性差;在高頻時不能同時實現良好的駐波比與較低的工作損耗。
附圖說明
圖1為四路功率分配器的剖視圖。
圖2為多路功率分配器的跳變補償部分局部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圖1、2所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威科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合肥威科電子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4300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浮力法設計的基礎
- 下一篇:光葉楮(構樹)韌皮纖維的脫膠制漿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