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鋼板止水帶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139093.0 | 申請日: | 2009-06-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73974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5-19 |
| 發明(設計)人: | 林惠忠;吳炳來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31/02 | 分類號: | E02D31/02;E04B1/66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張梧邨 |
| 地址: | 362000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鋼板 止水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領域,具體是建筑物地下室底板或外墻的后澆帶所用的鋼板止水帶。
背景技術
現有的鋼板止水帶,施工時需要用小模板另行支模,支模難度大,不能很好地阻止新澆混凝土流入后澆帶內,無法保證鋼板止水帶一半埋入混凝土內,一半外露。而且此新支設的模板不易拆除干凈,流入后澆帶內的混凝土不易清除,嚴重影響鋼板止水帶的止水效果,造成地下室底板或外墻后澆帶處滲漏。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代供一種新型鋼板止水帶,其能很好地阻止新澆混凝土流入后澆帶內,提高鋼板止水帶的止水效果。
本實用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新型鋼板止水帶,包括鋼板止水帶本體,此鋼板止水帶本體的中部兩側分別垂直設置有雙層鐵絲網一、雙層鐵絲網二,此雙層鐵絲網一和雙層鐵絲網二與此鋼板止水帶本體的中部兩側相對應的一端分別連接有鋼筋一、鋼筋二,此鋼筋一、鋼筋二分別對應焊接于此鋼板止水帶本體的中部兩側面上,此雙層鐵絲網一和雙層鐵絲網二的另一端分別連接有可焊接在地下室底板底層鋼筋或外墻外側鋼筋上的鋼筋三、鋼筋四。
上述雙層鐵絲網一與鋼筋一、鋼筋三之間,以及上述雙層鐵絲網二與鋼筋二、鋼筋四之間分別通過鐵絲綁扎在一起。
上述雙層鐵絲網一和雙層鐵絲網二分別由內外兩層鐵絲網層疊而成,且內層鐵絲網采用4目22號網絲焊接而成,外層鐵絲網采用20目32號網絲編織而成。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鋼板止水帶,有益效果為:在鋼板止水帶本體的中部兩側分別垂直設置有雙層鐵絲網一、雙層鐵絲網二,此兩張雙層鐵絲網的一端分別通過鋼筋焊接連接于鋼板止水帶的中部兩側面上,此兩張雙層鐵絲網的另一端分別通過鋼筋焊接連接地下室底板底層鋼筋或外墻外側鋼筋。這樣,此兩張雙層鐵絲網便起到模板的作用,使鋼板止水帶具有模板功能,不需要另行支模,能很好地阻止新澆混凝土流入后澆帶內,保證鋼板止水帶一半埋入混凝土內,一半外露;不需要進行模板的拆除及后澆帶處施工縫的清理,提高鋼板止水帶的止水效果,防止地下室底板或外墻后澆帶處滲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示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鋼板止水,如圖1、2所示,包括鋼板止水帶本體1、雙層鐵絲網2、雙層鐵絲網3、鋼筋4、鋼筋5、鋼筋6和鋼筋7。
鋼板止水帶本體1為普通鋼板止水帶。
雙層鐵絲網2和雙層鐵絲網3分別垂直設置于鋼板止水帶本體1的中部兩側。
雙層鐵絲網2由內層網21和外層網22層疊而成,內層網21由4目22號網絲焊接而成,起模板骨架作用。外層網22由20目32號網絲編織而成,起模板作用,防止水泥砂漿流入。雙層鐵絲網2寬度方向的兩端邊沿分別通過20號鐵絲與Φ12的鋼筋4、鋼筋5綁扎在一起,鋼筋5采用點焊的方式與鋼板止水帶本體1的中部一側面相連接,點焊間距200~300mm。
雙層鐵絲網3由內層網31和外層網32層疊而成,內層網31由4目22號網絲焊接而成,起模板骨架作用。外層網32由20目32號網絲編織而成,起模板作用,防止水泥砂漿流入。雙層鐵絲網3寬度方向的兩端邊沿分別通過20號鐵絲與Φ12的鋼筋6、鋼筋7綁扎在一起,鋼筋6采用點焊的方式與鋼板止水帶本體1的中部另一側面相連接,點焊間距200~300mm。
施工安裝時,要使鋼板止水帶本體1的兩翹曲面安裝方向朝迎水面,鋼筋7與地下室底板底層鋼筋或外墻外側鋼筋點焊連接,鋼筋4與地下室底板上部鋼筋或外墻內側鋼筋點焊連接,點焊間距根據工程實際的鋼筋間距進行調整,間距≤300mm。施工安裝完成后,雙層鐵絲網2、3起模板功能,能很好地阻止新澆混凝土流入后澆帶內,保證鋼板止水帶本體1一半埋入混凝土內,一半外露,不需要進行模板的拆除及后澆帶處施工縫的清理,提高鋼板止水帶的止水效果,降低工作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未經福建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3909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柔紗百葉窗
- 下一篇:換熱器旁通精確數學控制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