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胰腸捆綁套入式吻合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39009.5 | 申請日: | 2009-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500152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6-09 |
| 發明(設計)人: | 劉忠臣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忠臣 |
| 主分類號: | A61B17/115 | 分類號: | A61B17/115 |
| 代理公司: | 廈門南強之路專利事務所 35200 | 代理人: | 馬應森 |
| 地址: | 361012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捆綁 套入式 吻合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胰腸吻合器具,尤其是涉及一種胰腸捆綁套入式吻合器。
背景技術
目前,外科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術后胰腸吻合漏并發癥高達20%,而且死亡率達20%~50%,胰腸吻合口漏是胰腺外科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并發癥,也是當今醫學的未解難題。
公告號為CN1823688的發明專利提供一種胰腸吻合器,形狀呈橢圓筒體,所述的胰腸吻合器由聚乙醇酸為原料制成,在所述橢圓筒體其中一個端面的內壁上設有突齒,在所述橢圓筒體的側壁上設有多個通孔,并且在所述橢圓筒體上還設有使所述橢圓筒體的內徑變小的收縮結構。在手術中采用該發明的胰腸吻合器,不但大大簡化了手術步驟,極大地減輕手術強度,大幅度縮短手術時間(預計可由以前地50~60分鐘縮短至5~10分鐘),而且手術中不易造成缺陷或誤差,可避免手工縫合所無法克服地一系列困難和缺點,可望減少或杜絕胰漏發生率。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顯著降低并發癥,操作簡單,大幅度節省手術時間,降低手術費用的胰腸捆綁套入式吻合器。
本實用新型設有胰腺組織捆綁環扎固定帶和腸翻轉固定環,所述胰腺組織捆綁環扎固定帶為帶狀體,帶狀體的上表面設有條狀凸棱,帶狀體下表面設有至少一排鉤針;所述腸翻轉固定環為彈性固定環,在腸翻轉固定環的底部內側延設有凸環,凸環與胰腺組織捆綁環扎固定帶的條狀凸棱吻接。
在條狀凸棱的兩側最好分別設有一排孔,所述孔最好為通孔,所述孔最好為方形孔、圓形孔或橢圓形孔。
所述條狀凸棱最好設在帶狀體上表面中部,所述條狀凸棱的一側面最好為平面;所述鉤針最好設在條狀凸棱的背面。所述鉤針最好為1~3排。
所述胰腺組織捆綁環扎固定帶可采用聚乙烯或可降解材料制成,胰腺組織捆綁環扎固定帶的寬度最好為2~6mm,厚度最好為0.2~5mm,長度最好為4~10cm(使用時根據病人的個體情況剪裁)。條狀凸棱的高度最好為1~2mm,鉤針的長度最好1~3mm。
所述腸翻轉固定環上最好設有至少一環通孔,或在腸翻轉固定環內側最好設有一環釘狀物,釘狀物最好垂直于腸翻轉固定環內側面,便于小腸的縫扎。
所述彈性固定環最好采用橡膠環、硅膠環或塑膠環等,橡膠環例如丁腈橡膠環等,腸翻轉固定環的高度可為2~5mm,厚度可為1~1.5mm,直徑為3~5cm,凸環的厚度最好為1~3mm。
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捆綁套入式吻合的設計方案,僅設有胰腺組織捆綁環扎固定帶和腸翻轉固定環,胰腺組織捆綁環扎固定帶為帶狀體,帶狀體的上表面設有條狀凸棱,而且條狀凸棱的一側面為平面,帶狀體下表面又設有一排鉤針;另外,腸翻轉固定環為彈性固定環,在腸翻轉固定環的底部內側延設有凸環,因此凸環與胰腺組織捆綁環扎固定帶的條狀凸棱可順利吻接。
由于胰腺組織捆綁環扎固定帶為帶狀體,因此手術時先將胰腺組織捆綁環扎固定帶以適當松緊度捆扎于胰腺斷端組織,因此可根據病人的個體情況方便地將胰腺組織捆綁環扎固定帶捆扎在病人的胰腺斷端組織上。
由于在胰腺組織捆綁環扎固定帶的帶狀體下表面設有1~3排鉤針,又在腸翻轉固定環底部內側上設有凸環,因此胰腺組織捆綁環扎固定帶、胰腺斷端組織、小腸和腸翻轉固定環的連接更為吻合、可靠、安全。
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可顯著降低外科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并發癥,只要操作正確,可將并發癥降低到0。另外,手術操作簡單,可大幅度節省手術時間,一般可節省手術時間20~30min。同時可大幅度降低手術費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胰腺組織捆綁環扎固定帶上表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胰腺組織捆綁環扎固定帶下表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胰腺組織捆綁環扎固定帶捆綁后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胰腺組織捆綁環扎固定帶的條狀凸棱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腸翻轉固定環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腸翻轉固定環外翻轉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7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胰腺組織捆綁環扎固定帶捆扎胰腺斷端組織后的狀態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腸翻轉固定環外翻轉并縫扎小腸后的狀態示意圖。
圖11為圖10內翻后的狀態示意圖。
圖1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使用時的狀態示意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使用時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忠臣,未經劉忠臣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3900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