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鋰離子電池電極保護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35530.1 | 申請日: | 2009-03-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87906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1-20 |
| 發明(設計)人: | 張茂聰;周杰;王宗獻;曾金生;鄭建章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迪凱特電池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2/34 | 分類號: | H01M2/34;H01M4/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00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鋰離子電池 電極 保護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鋰離子電池,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鋰離子電池電極的保護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鋰離子電池自開發成功以來,由于其工作電壓高、應用溫度范圍寬、自放電率低、循環壽命長、無污染、安全性能好等獨特的優勢,現已逐步替代傳統電池并廣泛的用于便攜式的電器及通訊設備中。但是近年來鋰離子電池在使用不當的情況下如加熱、過充、過放、短路、振動、擠壓等會出現著火、爆炸乃至導致人員受傷等事件。所以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各大鋰離子電池生產企業本著品質第一的原則,不斷完善及優化生產工藝、不斷提出有效可行的改善措施,提高了鋰電池的安全性能。在鋰離子電池的工業化大規模生產的背景下,鋰離子電池的使用安全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果制備工藝或條件控制不到位,仍會有少量的存在安全隱患的電池進行流通市場。現有技術中的電池內部結構中,電池在振動、擠壓情況下,極容易出現電極與電池外殼出現碰觸而導致短路的現象;為解決生產過程中控制不當及在振動、擠壓條件出現短路的技術問題,本領域急需催生一種鋰離子電池電極保護結構。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鋰離子電池在生產使用過程中振動或擠壓等條件下,電池電極容易與電池外殼或其它部件碰觸而導致故障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使用安全,結構簡單,生產操作簡便的鋰離子電池電極保護裝置。
為實現以上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鋰離子電池電極保護裝置,包括有電池正負電極,在所述電池電極上,設有一絕緣隔圈;所述絕緣隔圈呈開口結構。
所述絕緣隔圈設于負電極上。
在本實用新型中,在電池電極上,設有一絕緣隔圈,用以確保方型鋁殼鋰離子電池內部負極耳經外部壓力或振動的狀態下,電極極耳仍不會觸碰殼壁或正極片,避免了導致電池內部短路,更進一步的提高了鋁殼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能;更進一步的,本采用新型絕緣隔圈,在原方型鋁殼鋰離子電池內部卷芯的基礎上,在負極耳與蓋板間安設一絕緣隔圈,形成一種立體狀的防護面。絕緣隔圈的材質可采用為黑色環保聚丙烯塑膠,該材質耐有機溶液的腐蝕且環保。當鋁殼鋰離子電池受到外部撞擊或跌落振動時,內部負極耳可能存在移位、彎曲變形等狀況,此時負極耳僅可能觸碰絕緣隔圈的四面而無法觸碰到殼壁及卷芯中的正極片,故不會出現短路狀況,可完全杜絕短路隱患。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結構,在電池的使用過程中,可避免了電極在在振動或擠壓時出現電池短路故障;并且操作性強,該絕緣隔圈的一側開口,可在原生產工藝的基礎上,當正負極耳焊接完成后,將絕緣隔圈插入負極耳當中。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成本低廉、技術成熟、易于實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安裝在電池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中,絕緣隔圈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在本實用新型鋰離子電池電極保護裝置中,包括有電池正負電極,在所述電池電正電極或負電極上,設有一絕緣隔圈。更進一步的,所述絕緣隔圈設于負電極上。所述絕緣隔圈呈開口結構。在圖1的結構中,卷芯4套入電池外殼5,將負極耳2進行“V”型折極耳,將負極耳2定位于蓋板3;并使外殼5與蓋板3的邊沿對齊,同時進行負極耳2點焊,對正極耳6進行超焊,撐開絕緣隔圈1一側的開口,插入負極耳2中,且絕緣隔圈1位于負極耳2上下向的中部,絕緣隔圈1在無外力作用下開口會基本處于閉合夾緊狀態,絕緣隔圈1牢牢的居中于負極耳2,形成立體保護。
在圖2中,標號7的位置是絕緣隔圈1一側的開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迪凱特電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迪凱特電池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3553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