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多色注塑模具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133969.0 | 申請日: | 2009-07-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544420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11 |
| 發明(設計)人: | 向天順;萬三軍;吳曉東;楊勝國;陳旭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東莞康佳模具塑膠有限公司;深圳康佳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32 | 分類號: | B29C45/32;B29C45/16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傳鑫;潘中毅 |
| 地址: | 518053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色 注塑 模具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多色注塑模具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的注塑模具系統,在生產電視機殼等大型塑件時,只能用一種塑膠原料生產具有一種顏色的產品,產品顏色單一。
傳統的雙色注塑模具系統,其基本原理主要是以雙射成型機的兩只料管配合兩套模具按先后次序經兩次成型制成雙色產品。如圖1所示,這樣的雙色注塑模具系統通常包括相互平行設置的兩對成型模具公模90和母模91、公模92和母模93,以及第一料管94和第二料管95。母模91和93固定在固定盤96上,是定模。公模90和92固定在回轉盤97上,是動模?;剞D盤97的回轉軸線位于大致水平的位置。
傳統的雙色注塑模具系統的工作步驟如下:
1.公模90和母模91以及公模92和母模93均閉合,將第一原料經第一料管95注入公模92和母模93形成的型腔成型半成品;
2.將回轉盤97以圖1中向左側的方向移動,開模,半成品留在公模92上,回轉盤97旋轉180度,再以圖1中向右側的方向移動,合模,公模92與母模91閉合,公模90和母模93閉合;
3.將第二原料經第二料管94注入公模92與母模91形成的型腔二次成型制成雙色制品成品,同時將第一原料經第一料管95注入公模90和母模93形成的型腔成型半成品;
4.將回轉盤97以圖1中向左側的方向移動,開模,將雙色制品成品頂出,回轉盤97再旋轉180度,合模,繼續這樣的工作循環。
這種雙色注塑模具系統有明顯的缺陷,即因受力不平衡,又受注塑機噸位的限制,只能生產手機殼體等小型塑件,無法生產象電視機機殼這樣大型的塑件。
因而,在現有技術中,要生產多色電視機殼采用的方法是先采用多套模具分別成型不同顏色的塑件,再采用黏結、鉚接等方式將它們固定在一起,但是這種方法顯然也有很多缺陷,例如工藝復雜、工序繁多,并且有可能造成該機殼產品粘結不牢等等。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多色注塑模具裝置,通過改善其受力狀況使其可以用于制造大型多色成型件制品。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多色注塑模具裝置,所述多色注塑模具裝置包括中間旋轉模和多個側模,所述中間旋轉模是具有多個側面的柱體,所述側模中的一個是定模,其它側模是可相對其平移的動模,所述中間旋轉模是可相對作為定模的側模平移和旋轉的動模,所述多個側模設置在所述中間旋轉模周圍,并且分別與所述中間旋轉模上對應的側面共同形成型腔。
實施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多色注塑模具裝置相對于傳統注塑模具由于型腔移位方式的改變,大大減少了模具在注塑機內占用的空間。本實用新型多色注塑模具裝置從中間旋轉模周圍注射進料的方式,采用一套模具即可完成雙色乃至多色成型件的模制成型,并且可以節省注塑機對型腔的鎖模力,亦即在對位于中間旋轉模周圍的型腔同時注塑時,多個注塑動作均會對中間旋轉模產生膨脹力,而這多個膨脹力互相抵消,因而大大改善了注塑機的受力狀況,降低了注塑模具對注塑機鎖模力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的多色注塑模具裝置主視方向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多色注塑模具裝置主視方向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多色注塑模具裝置俯視方向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多色注塑模具裝置第二實施例合模狀態俯視方向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多色注塑模具裝置第二實施例開模狀態俯視方向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多色注塑模具裝置第三實施例俯視方向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多色注塑模具裝置第四實施例俯視方向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請參照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多色注塑模具裝置包括第一側模12、中間旋轉模13、第二側模14、第一料筒15以及第二料筒16。
在使用該多色注塑模具裝置的成型機內,還設有固定盤17、旋轉托盤18以及移動盤19。
第一側模12是定模,其固定在成型機內的固定盤17上,第一料筒15設置在第一側模12一側,其通過進料管連通到第一側模12的型腔內。
第二側模14是動模,其固定在成型機內的移動盤19上,可相對固定在固定盤17上的第一側模12平移。第二料筒16設置在第二側模14一側,其通過進料管連通到第二側模14的型腔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東莞康佳模具塑膠有限公司;深圳康佳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經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東莞康佳模具塑膠有限公司;深圳康佳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3396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