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家庭地震報警儀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33443.2 | 申請日: | 2009-07-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65264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5-12 |
| 發明(設計)人: | 陳世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世敏 |
| 主分類號: | G08B21/10 | 分類號: | G08B21/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53 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家庭 地震 報警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家庭地震報警儀。
背景技術
地震,特別是近十幾年來發生的大的地震,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歷史上的大的地震所造成的損失更無法估計。為使地震帶來的災害減輕到最低限度,多年來人們進行了大量工作.總結了不少經驗教訓,發明制造了不少預報觀測裝置,從我國歷史上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到現代先進的各種地震預報觀測儀器設備,對地震的預測預報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各種現代先進的地震預報觀測儀器設備造價高,無法在家庭中普及推廣,而地震的突發性,常常使得震區成千上萬的人處于毫無戒備的狀態,在熟睡中被掩埋在倒塌的房屋下,加大地震所造成的傷亡。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易于普及,特別適合家庭使用的地震報震裝置,以減少地震對人類的傷害。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家庭地震報警儀,包括:圓環狀金屬導片、金屬地震棒、電源和報警裝置;電源的一端與金屬地震棒的下端經導線相連,電源的另一端通過報警裝置與圓環狀金屬導片經導線連接。
其中,所述報警裝置為揚聲器、蜂鳴器或電鈴。
其中,所述金屬地震棒采用不易氧化,易導電材料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其優點是結構簡單,造價低廉,小巧靈便,美觀實用,特別適用于家庭使用可作為專業防震預報的一種有效補充,盡可能地減少地震帶來的人員傷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地震報警儀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便于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理解,現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利用張衡地震儀的工作原理,增加電聲結合的報警功能,在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通知人們,從而可以使人們在幾秒內快速反應,逃離地震現場,以增加逃生機率。
請參閱圖1所示,包括:圓環狀金屬導片1、金屬地震棒2、電源3、報警裝置4,電源3的一端通過導線與金屬地震棒2的下端相連,電源3的另一端通過報警裝置與圓環狀金屬導片1經導線連接.
報警裝置4可為揚聲器、蜂鳴器,電鈴或其它可以產生信號的元器部件。金屬地震棒2的下端垂直豎立在地平面上,金屬地震棒2的上端位于圓環狀金屬導片1的中間,當出現地震時,由于地表的晃動,建筑物必然要產生晃動,此時由于金屬地震棒2垂直豎立在建筑物地平面上,因此金屬地震棒2傾斜與圓環狀金屬導片1接觸,此時電源3接通,報警裝置4發出報警信號,提醒人們逃離室內或危險地帶。本實用新型中,金屬地震棒2的下端與水平地面的接觸可以保證在5級以下地震時,不會被震倒,只有大于5級以上具有破壞力地震時,金屬地震棒2才會被震倒。
圓環狀金屬導片1也可以制作成一個八角型的接觸網,由八個觸點組成,并在觸點處安裝磁鐵,使地震棒震倒時保持接觸,以確保電路暢通,接觸網是空心的,每個觸點和金屬地震棒之間有一定的距離。金屬地震棒采用不易氧化,易導電材料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家庭地震報警儀可以設計增加一個外殼,該外殼可以作成三個大力士拖舉一個地球的造型,前面的大力士的腹部安裝時鐘,平時可以作為時鐘或鬧鐘使用,后面兩個大力士的腹部安裝兩個揚聲器。平時放在家里可以當作一件裝飾品,既美觀,又實用。
也可以根據不同需要,將本實用新型家庭地震報警儀外觀做成觀音、關公或者佛像等不同形狀的裝飾品,以美化家庭。
本實用新型中的報警裝置也可以與家庭里的音響、電視、電腦等家用電器連接,通過電器自帶揚聲器發出報警。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家庭地震報警儀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世敏,未經陳世敏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3344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