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大功率LED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131202.4 | 申請日: | 2009-04-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97826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2-03 |
| 發明(設計)人: | 孫平如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聚飛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33/00 | 分類號: | H01L33/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張全文 |
| 地址: | 518000廣東省深圳市寶安***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大功率 led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發光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大功率LED(Light?Emitting?Diode,發光二極管)。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大功率LED包括具有腔體12的載體11,腔體12的底部設置有發光芯片13,并且在腔體12內填充有熒光膠14。目前,大功率LED制作時,采用裸晶--藍光芯片所發出的藍光激發腔體12內的熒光膠14,熒光膠14含第一熒光粉141及第二熒光粉142和膠水143,該二種熒光粉為綠色熒光粉和黃色熒光粉,或者為綠色熒光粉和紅色熒光粉。通過藍光激發產生綠光及黃光,或者產生綠光和紅光,經腔體12壁面反射及界面反射后與藍光混合后,生成白光。
熒光膠14是通過點膠機注入腔體中,藍光芯片發光時,正面光能大,側面光能小,所以根本的問題是發光顏色不均勻,易生成黃圈;同時周邊熒光粉吸光嚴重,導致亮度下降。
另一種點熒光膠的技術是,直接在芯片13上方點熒光膠14,在腔室中點透明膠,但因熒光膠粘稠度變化及點膠精度控制困難等問題,熒光膠很難均勻地覆蓋在芯片表面,同樣導致顏色不均勻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發光顏色均勻的大功率LED。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大功率LED,包括具有腔體的載體,所述腔體的底部設置有發光芯片,于所述發光芯片的上方設置填充有熒光體的承載體,所述熒光體均勻覆蓋于所述發光芯片上,且所述熒光體與發光芯片之間具有間距,所述腔體內填充有透明膠體。
由于熒光體與發光芯片之間具有一定間距,發光芯片工作發熱后,熱量對熒光體的影響減少,因此與熒光體直接覆蓋在發光芯片上相比,本技術方案制造的大功率LED亮度衰減小,發光顏色更加均勻。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提供的一種大功率LED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大功率LED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大功率LED,包括具有腔體22的載體21,腔體22的底部設置有發光芯片23,于發光芯片23的上方設置填充有熒光體24的承載體25,熒光體24由熒光粉與膠水組成均勻覆蓋于發光芯片23周圍,且熒光體24與發光芯片23之間具有間距,于腔體22內填充有透明膠體26。
具體地,承載體25可以由玻璃、或者硅膠、或者硅樹脂制成,其形狀為方形、圓形或者其他形狀。于承載體25上開設有空腔251,使承載體25的周緣形成凸緣。
空腔251尺寸比發光芯片23的單邊長0.2mm~0.5mm,使空腔251能夠容納發光芯片23的大小。而空腔251的深度為0.15mm~0.4mm,承載體25倒扣于發光芯片23上方后,使發光芯片23能夠延伸于空腔251內與熒光體24連接。
空腔251的腔底平整,在空腔251內注入熒光體24后,熒光體24能夠表面平整,使LED發光均勻,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黃圈”問題。
上述承載體25通過模具注塑生成連片,以方便自動化設備注入熒光體24。
承載體25內的熒光體24的制作過程是:將承載體25的空腔251朝上,承載體25被排列整齊后固定,采用自動化注膠設備,將已攪拌均勻的熒光膠(硅膠與熒光粉組成)依次適量點膠注入承載體25的空腔251中,注入完成后靜置10分鐘至30分鐘,用85度~110度烘烤20分鐘~40分鐘,使熒光膠體并不完全烤干,使其具有粘性,通過剝離成單獨顆粒后,將空腔251朝下放置,并整齊排列于離心紙上,采用自動固晶機將腔體中填充有熒光體24的承載體25放置于發光芯片23上方,熒光體24表面向著發光芯片23上方,依靠熒光體24的粘性,將之固定在發光芯片23上方。之后在腔體22內注入透明膠體26烘烤干后,即做成成品。
其中,腔體22內填充的透明膠體26可以為透明硅膠或硅樹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聚飛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聚飛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3120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