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液晶顯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131009.0 | 申請日: | 2009-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38360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4-14 |
| 發明(設計)人: | 陳真;曾小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9G3/36 | 分類號: | G09G3/36;G09G3/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18 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液晶 顯示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晶顯示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能夠降低液晶面板閃爍的液晶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數碼技術的發展及其需求的增長,液晶顯示器(LCD,LiquidCrystal?Display)廣泛應用于消費數碼產品中。液晶顯示器以其體積小、厚度薄、重量輕、低功耗、低發熱、工作電壓低、無輻射、圖像還原精確等特點得到人們的青睞,但同時人們對它的顯示效果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LCD本身不發光,所以需要單獨的背光源,LCD通過控制背光的透過量來顯示圖像,由于液晶分子有一種特性,即液晶分子不能夠一直固定在某一個電壓不變,否則時間久了,即使將電壓取消掉,液晶分子會因為特性的破壞,而無法再因應電場的變化來轉動,以形成不同的灰階。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將電壓反轉一次,以避免液晶分子的特性遭到破壞。
根據相鄰點是否具有相同極性來劃分,液晶分子反轉方式可分為幀反轉(FRAME?INVERSION)、行反轉(LINE?INVERSION)、點反轉(DOTINVERSION)。由于液晶面板存在寄生電容等原因,使得液晶分子反轉的正負周期電壓絕對值不能保持完全一致,因此會導致其正負周期控制背光的透過量也不完全一樣,這樣當只由恒定亮度的背光源提供背光時,就會出現閃爍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消除閃爍的液晶顯示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信號采集單元、信號調理單元、背光驅動單元、背光單元以及液晶顯示面板,其中,
所述信號采集單元采集液晶分子反轉信號,并將采集得到的液晶分子反轉信號輸送至信號調理單元;
所述信號調理單元接收所述液晶分子反轉信號,并對所述液晶分子反轉信號進行相位及極性調理,輸出調理信號至背光驅動單元;
所述背光驅動單元接收所述調理信號并處理,并實時輸出背光驅動信號至所述背光單元;
所述背光單元接收所述背光驅動信號,并產生用于液晶顯示面板顯示圖像的背光。
進一步的,所述信號采集單元為光敏感應器。
進一步的,所述背光單元為發光二極管、冷陰極熒光燈、熱陰極熒光燈、表面導電電子發射顯示器、以及場發射顯示器其中的任意一種。
進一步的,所述信號調理單元為可編程邏輯門陣列或T觸發器。
進一步的,所述背光驅動單元包括第一恒流源以及第二恒流源,所述第一恒流源與第二恒流源并聯連接。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由于液晶面板存在寄生電容等原因,使得液晶分子反轉的正負周期電壓絕對值不能保持完全一致,因此會導致其正負周期控制背光的透過量也不完全一樣,這樣當只由恒定亮度的背光源提供背光時,就會出現閃爍現象的缺點,采用通過調節背光的方式,通過采集液晶分子反轉信號,并對此信號進行相應處理之后以提供給背光驅動單元進行處理,從而驅動背光單元按照一定的頻率進行亮度的調節,進而解決了液晶顯示屏的閃爍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優點將通過實施例結合說明書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信號采集單元1、信號調理單元2、背光驅動單元3、背光單元4以及液晶顯示面板5,其中,
所述信號采集單元1獲取液晶分子反轉信號,并將采集得到的液晶分子反轉信號發送給信號調理單元2。所述液晶分子反轉信號可由光敏感應器實時采集,也可由液晶顯示器中的LCD驅動控制器直接輸出得到,本實用新型優選采用光敏感應器。
所述信號調理單元2接收所述液晶分子反轉信號,并對所述液晶分子反轉信號進行相位及極性調整,輸出調理信號至背光驅動單元3,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信號調理單元2為可編程邏輯門陣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3100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