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透析引流管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29122.5 | 申請日: | 2009-0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46327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1-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旭春;汪道新;曾騰輝;張力勇;朱美抒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M1/14 | 分類號: | A61M1/14;A61M25/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張全文 |
| 地址: | 518000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透析 引流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用導管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透析引流管。
背景技術
深燒傷和熱壓傷病人的臨床治療中,由損傷軟組織變性壞死的壞死組織液、滲出液、膿液、繼發血管破裂后的血液和壞死組織的代謝產物,如不及時充分地引流排出體外,必將嚴重影響健康組織的生長代謝,以致創傷延遲愈合經久不愈甚至壞死擴大。甚至危及身體內臟器官,造成生命危險,如電損傷的腎功能衰竭。而導致修復治療所移植的皮瓣存活欠佳、失活壞死以致整個手術失敗。本設計人于1984年創用的在皮瓣下連續沖洗引流的方法促進了燒傷早期移植的皮瓣存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電損傷的平均截肢率由41.5%-71-5%降至7%以下。其后組織瓣下和熱壓傷等嚴重燒傷深部組織透析引流這一治療方法開始在臨床成熟應用,成為急診綜合修復電損傷的一項關鍵技術。但以往使用的透析引流管如頭皮針、硅膠管等,由于結構的不合理,容易堵管、黏附血液膿液以致引流液擴散污染乃至感染,透析是不確切的。
如何確切地進行組織瓣下深燒傷組織內透析,并將透析液有效地引出和收集,防止其污染,這是臨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該問題的解決將保證早期修復的皮瓣移植后不留死腔,緊貼創面而存活;熱壓傷等深燒傷局部切開減張后毒素有害代謝產物的透析引流順利排出體外,創腔迅速縮小,預防全身感染中毒及局部皮膚壞死,使早期組織瓣的移植成活率和修復手術成功率大大提高。在特別嚴重的深燒傷中,即時早期不能完全修復,也要在深度損傷部位切開減張透析,防止壞死擴大,預防壞死代謝物吸收,將有害物質引出體外,以利于組織的穩定,減少進行性壞死,爭取修復時機。在其它整形領域,如治療乳房注射感染等也是一個很好的技術。
深燒傷早期皮瓣下和組織瓣下透析引流技術操作簡單方便,但對透析引流管的質量要求很高。無論機構外觀和內表面結構、材質、硬度、長度、粗細都有特定標準,過硬會壓迫周圍組織、血管神經,太軟又易被壓扁扭曲,管腔太細引流不充分,太粗又不能方便護理。凡此標準不達標的,均會影響透析引流效果。同時,作為伴隨患者平穩過渡手術期的常規治療手段,透析引流管的優劣和護理水平,直接關系到管道并發癥率,甚至手術的最終成敗。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透析引流管,其引流功能強,并且不易阻塞,并可靈活應用于各種場合。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透析引流管,包括透析進液管和引流管,所述透析進液管與所述引流管彼此獨立。
更具體地,所述透析進液管的出液口和所述引流管的引流入口均呈鴨嘴狀。
更具體地,所述透析進液管側壁上具有多個側孔。
更具體地,所述引流管的側壁具有多個側孔,所述側孔在朝向引流出口一側設有向所述引流入口方向延伸的羽毛狀引流結構。
更具體地,所述引流管內壁延伸出一脊狀結構。
由于所述透析進液管與所述引流管彼此獨立,這種分體型結構可以靈活應用在各種情況,特別是在會陰、頭面等部位的透析治療;另外,由于設有羽毛狀引流結構,引流管的引流功能大大增強;同時,引流管內壁上的脊狀結構可有效防止由于引流管被壓扁而造成的阻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實施例中引流管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當圖1所示實施例中脊狀結構具有向內凹陷結構時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請參照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該透析引流管包括透析進液管1和引流管2,所述透析進液管1與所述引流管2彼此獨立。這種分體型結構可以靈活應用在各種情況,特別是在會陰、頭面等部位的透析治療。以下對上述各組成部分分別作詳細介紹。
所述透析進液管1具有一進液口12和一出液口11,其進液口12設有一接頭13,接頭13被置于體外用以連接透析設備。其出液口11被置于患者體內,出液口11呈鴨嘴狀。所述透析進液管1側壁上具有多個側孔14,所述側孔14在所述透析進液管1側壁上交錯排列。
所述透析進液管1的內徑可在1.5mm~3mm之間選擇,外徑為可在2.5mm~5mm之間選擇,長度可在200mm~330mm之間選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未經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2912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