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差速器右殼體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126339.0 | 申請日: | 2009-0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54840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2-02 |
| 發明(設計)人: | 錢徹;劉曉鋒;唐潤模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邁崴機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57/02 | 分類號: | F16H57/02;F16H48/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郭 云 |
| 地址: | 40133***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差速器 殼體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差速器,尤其是一種重型汽車差速器右殼體。
背景技術
汽車差速器是驅動轎的主件,它的作用是在向兩邊半軸傳遞動力的同時,允許兩邊半軸以不同的轉速旋轉,滿足兩邊車輪盡可能以純滾動的形式作不等距行駛,減少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差速器由差速器左右殼體、行星齒輪、行星齒輪軸和半軸齒輪等機械零件組成,發動機的動力經傳動軸進入驅動橋差速器,驅動行星輪架,帶動左右半軸,使左右驅動輪以不同的速度旋轉,以獲得良好的轉向性能。但在使用中發現,約有百分之一左右的重型汽車驅動轎差速器右殼體的軸頸根部易發生斷裂,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和嚴重的交通事故。然而,由于差速器的形狀、結構和尺寸受安裝環境條件的制約,不宜改進,故提高差速器右殼體軸頸的機械強度是比較好的方案;此外,現有差速器右殼體軸頸根部的過渡圓弧半徑較小(小于1.6mm),造成差速器右殼體軸頸根部的應力集中,易斷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高差速器右殼體軸頸根部力學性能和機械強度。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差速器右殼體,在該右殼體的中央設有安裝半軸齒輪的通孔,該通孔的孔壁軸向向外延伸形成右殼體軸頸,該右殼體軸頸的外表面與右殼體的臺階端面成90°夾角,并且兩者相交的軸頸根部是圓弧面,所述右殼體軸頸、軸頸根部及臺階端面經中頻淬火熱處理,淬硬層深度為2.0~6.0mm,硬度為45~52HRC。
上述方案的優選實施例,所述軸頸根部圓弧面的半徑為1.7~2.0mm。
本實用新型通過對容易發生損壞的右殼體軸頸、軸頸根部及臺階端面經中頻淬火熱處理,并增大差速器右殼體軸頸根部的過渡圓弧半徑,以降低差速器右殼體軸頸根部的應力集中,提高了右殼體軸頸與臺階端面之間的軸頸根部過渡圓弧部位的力學性能和機械強度,從而提高了差速器的傳遞扭矩和使用壽命,解決了約百分之一左右的差速器不能滿足重型汽車使用要求的缺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對本實用新型加以說明。
如圖1、2所示,差速器的左殼體1和右殼體2對接經螺栓連接,該右殼體2的中央設有安裝半軸齒輪的通孔5,該通孔5的孔壁軸向向外延伸形成右殼體軸頸4,該右殼體軸頸4的外表面4a與右殼體2的臺階端面2a成90°夾角,并且兩者相交的軸頸根部3是圓弧面,該圓弧面的半徑為1.7~2.0mm,可以是1.7、1.8或2.0mm。將右殼體軸頸4、軸頸根部3及臺階端面2a進行中頻淬火熱處理,提高其表層硬度。中頻淬火熱處理后的淬硬層深度為2.0~6.0mm,可以是2.0、3.0、4.0、5.0或6.0mm,硬度為45~52HRC。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邁崴機器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邁崴機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2633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檢查井蓋與水表箱的聯體井座體
- 下一篇:一種液壓制動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