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光學顯微鏡30倍電子目鏡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26230.7 | 申請日: | 2009-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44999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1-11 |
| 發明(設計)人: | 朱鳴罡;朱玟瑀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梧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25/00 | 分類號: | G02B25/00;G02B21/36;G02B7/00;G02B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趙榮之 |
| 地址: | 400020重慶市江***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光學 顯微鏡 30 電子 目鏡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子目鏡,特別涉及一種光學顯微鏡30倍電子目鏡。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的光學顯微鏡的目鏡正逐步被電子目鏡所取代,電子目鏡的出現使得觀察目標成像在圖像傳感器芯片上,并轉換成視頻信號或視頻數據流,在電視機、監視器或計算機上進行顯示,讓多位觀測者可同時觀看,使觀測、教學和科研等更為直觀、生動、便利。
但是現有的電子目鏡主要為10倍或16倍電子目鏡,其放大倍數有限,不能滿足1600倍以上、3000倍以下這樣高倍數拍照的需要。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光學顯微鏡30倍電子目鏡,能將目標放大至3000倍至數字輸出,從而滿足特殊需要。
本實用新型的光學顯微鏡30倍電子目鏡,包括依次連接的目鏡筒和接筒,所述目鏡筒的前端設置有目鏡片I,所述目鏡筒的后端設置有目鏡片II,所述接筒的內部設置有圖像傳感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鏡片I朝向顯微鏡目鏡方為凹面,其朝向圖像傳感器芯片方為凸面,所述目鏡片II依次包括雙凸形鏡片和新月形鏡片,所述雙凸形鏡片與新月形鏡片的凹面緊密貼合。
進一步,所述目鏡片I的凸面與雙凸形鏡片未貼合一側的凸面之間的距離為40~43mm;
進一步,所述新月形鏡片的凸面與圖像傳感器芯片的感光面之間的距離為25~27mm;
進一步,還包括濾光片,所述濾光片設置在圖像傳感器芯片與目鏡片II之間;
進一步,還包括目鏡管,所述目鏡管設置在目鏡筒的前端,所述目鏡片I設置在目鏡管的底部;
進一步,所述目鏡管的外徑略小于顯微鏡目鏡筒的內徑;
進一步,所述目鏡筒與目鏡管的連接處設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用于將電子目鏡插入顯微鏡目鏡筒時進行緊靠定位,所述定位部為定位凸臺或定位斜面;
進一步,所述定位部為定位凸臺;
進一步,所述接筒的環徑大于目鏡筒的環徑,所述接筒與目鏡筒的連接處采用圓滑過渡;
進一步,所述圖像傳感器芯片為COMS或CCD傳感器芯片。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目鏡片I和目鏡片II的設置,能夠將目鏡倍數加大到30倍,改變了目前電子目鏡只有10倍和16倍規格的現狀,滿足了特殊場合下的使用;接筒與目鏡筒的連接處采用圓滑過渡,整個裝置呈現流線形設計,便于拿取,同時美觀大方;另外,本實用新型成像效果好、失真度小,便于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目標,和特征在某種程度上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進行闡述,并且在某種程度上,基于對下文的考察研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將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可以從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中得到教導。本實用新型的目標和其他優點可以通過下面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來實現和獲得。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其中: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應當理解,優選實施例僅為了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是為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如圖所示,在目鏡筒1的前端設置有目鏡管7,目鏡片I?3設置在目鏡管7的底部,目鏡管7的外徑略小于顯微鏡目鏡筒的內徑,從而可以保證目鏡管7可以方便地插入顯微鏡目鏡筒內部,由于兩者之間存在較小間隙,所以目鏡管7的外表面與顯微鏡目鏡筒內壁之間的套接不會過緊,影響目鏡管7的插入和取出。
目鏡筒的后端設置有目鏡片II?4,接筒2的內部設置有圖像傳感器芯片,目鏡片I?3朝向顯微鏡目鏡方為凹面,其朝向圖像傳感器芯片5方為凸面,目鏡片II?4依次包括雙凸形鏡片41和新月形鏡片42,雙凸形鏡片41的一側凸面與新月形鏡片42的凹面緊密貼合。
本實施例中,為保證目鏡達到30倍,目鏡片I?3的凸面與雙凸形鏡片41未貼合一側的凸面之間的距離設置為43mm。新月形鏡片的凸面與圖像傳感器芯片的感光面之間的距離為25mm。
目鏡筒1與目鏡管7的連接處設置有定位部8,定位部8用于將電子目鏡插入顯微鏡目鏡筒時進行定位,定位部8為定位凸臺,通過凸臺平面與顯微鏡目鏡筒的端面相抵從而進行定位。同時,該定位凸臺的凸臺平面與目鏡片I?3的凸面頂點基本上處于一個平面,因而保證了本裝置插入顯微鏡目鏡筒時,目鏡倍數為30倍。
另外,所述接筒2的環徑大于目鏡筒1的環徑,接筒2與目鏡筒1的連接處采用圓滑過渡,從而使整個裝置呈現出流線形,便于取持,美觀大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梧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重慶梧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2623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