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動自行車變速輪轂電機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21713.8 | 申請日: | 2009-06-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14042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2-24 |
| 發明(設計)人: | 朱肖虎;邱清盈;武建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K7/116 | 分類號: | H02K7/116;H02K7/1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張法高 |
| 地址: | 310027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自行車 變速 輪轂 電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變速傳動機構,尤其涉及一種電動自行車變速輪轂電機。
背景技術
在現有電動車輪轂傳動結構中,電機直接帶動輪轂方式結構簡單,但是在實際路況下需要通過控制器對電機的輸出特性進行大幅度的調整,控制復雜且效果無法保證;帶減速機構的輪轂電機增大了電機的輸出扭矩,在大扭矩需求是作用明顯,但是一般運行中由于需要通過了減速機構,傳動效率低下;另外還有采用多套減速機構的輪轂電機,通過離合器或調速機構在各套減速機構中進行切換,結構復雜控制困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保證電動車具有良好的動力特性、傳動效率高、運行平穩、控制簡單的電動自行車變速輪轂電機。
電動自行車變速輪轂電機包括套筒、第一軸承、螺母、鎖緊環、第一墊圈、第一密封環、行星輪、第二軸承、第一螺釘、第二密封環、第一封蓋、滑塊、行星軸、行星架、轉盤、第二螺釘、第三密封環、第二封蓋、電機固定架、電機、主軸、第三軸承、第一超越離合器、第二超越離合器、第四軸承、固定件、太陽輪、內齒圈、殼體、第五軸承、端蓋、第六軸承、第三封蓋、撥桿,電機固定在電機固定架上,殼體及端蓋由螺釘固定為一體,通過兩端第六軸承分別安裝在內齒圈和電機固定架的伸出軸上,主軸通過兩端第五軸承安裝在內齒圈和電機固定架上,滑塊與主軸通過滑動花鍵配合安裝,撥桿安裝在主軸內孔中,并與滑塊固定,太陽輪通過第一軸承安裝在主軸上,并可繞主軸自由旋轉,3個行星輪沿內齒圈的圓周均勻分布,同時與太陽輪和內齒圈相嚙合,轉盤通過第三軸承安裝在主軸上,并可繞主軸自由旋轉,轉盤上通過第二超越離合器安裝有行星架,行星架與行星輪之間通過行星軸配對連接,轉盤與殼體之間通過第一超越離合器配合安裝。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
一種電動自行車變速輪轂電機,電機主軸通過主軸上的移動花鍵和變速器滑塊配合,滑塊在撥桿的作用下可沿主軸滑動,通過滑塊兩側面分別與太陽輪、轉盤的配合,實現變速的功能。
所述電動自行車變速輪轂電機,行星架和轉盤之間安裝有第一超越離合器,使電機的兩種輸出方式之間不會相互影響,而且轉盤作為唯一的動力輸出機構,受力狀況穩定,提高了不同路況下的傳動效率。
所述電動自行車變速輪轂電機,轉盤把電機和減速機構隔離在兩側,減小了齒輪潤滑對電機的影響。
所述電動自行車變速輪轂電機,轉盤與機殼之間安裝有第二超越離合器,在下坡等情況下實現無驅動行駛。
附圖說明
圖1為電動自行車變速輪轂電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變速機構立體圖;
圖中:套筒1、第一軸承2、螺母3、鎖緊環4、第一墊圈5、第一密封環6、行星輪7、第二軸承8、第一螺釘9、第二密封環10、第一封蓋11、滑塊12、行星軸13、行星架14、轉盤15、第二螺釘16、第三密封環17、第二封蓋18、電機固定架19、電機20、主軸21、第三軸承22、第一超越離合器23、第二超越離合器24、第四軸承25、固定件26、太陽輪27、內齒圈28、殼體29、第五軸承30、端蓋31、第六軸承32、第三封蓋33、撥桿3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2171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