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微形固體體積測量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20604.4 | 申請日: | 2009-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97172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2-03 |
| 發明(設計)人: | 王金華;許家安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金華 |
| 主分類號: | G01F17/00 | 分類號: | G01F1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2000浙江省紹***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固體 體積 測量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物理測量儀器,尤其與微形固體體積測量器有關。
背景技術
現有的不規則微小形態固體,如人體結石、礦石的小碎片、螺絲螺帽、植物的種子、果實等,其體積的測量一直是沒有很好解決的難題,要么是測量手段十分復雜,要么是測量精度不高,雖然不規則微小形態固體的質量M可從天平秤中得出,但由于體積的測量困難,較難測定物體的密度,不利于科學研究。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設計科學合理,操作方便,測量精度高及應用范圍廣的微形固體體積測量器。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微形固體體積測量器,包括水平底座,調節螺栓,水準氣泡,豎直平板,固定架,豎直容器,連接閥,U型連通管,水平細管,主尺,套塞及測量用液體,豎直容器、U型連通管及水平細管采用固定架固定在豎直平板上,U型連通管分別與豎直容器及水平細管連通,在豎直容器與U型連通管之間設有連接閥,主尺設于水平細管下方,套塞設于水平細管端部,測量用液體置入豎直容器中。
所述的微形固體體積測量器,還包括橡皮塞及游標尺,橡皮塞設于豎直容器上部,游標尺設于水平細管及主尺上。
所述的微形固體體積測量器,其測量用液體采用紅色酒精。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是本裝置利用連通器的排液法工作原理設計制作而成,連通器兩端開口,液面均受到同一大氣壓的作用,液面等高,當液體中投入一個不規則的小物體時,要保持液面相等,它所排開的液體就流向水平細管的一端,平衡時細管中伸長的一段液體的體積即為被測小物體的體積,其數值可直接從刻度尺中讀出;(二)是利用細長水平管逼使連通器兩端液面始終保持同一高度不變;將豎直容器中液面的微小升高轉化為細管中液柱的長度,起到了放大的作用。例如:本裝置豎直容器與水平細管的直徑之比為8∶1,截面積之比為64∶1,也就是說,若粗管中上升1毫米的線度,在細管中可得64毫米液柱長的明顯變化;(三)是本儀器還采用了表面張力小于20達因/厘米的紅色酒精混合溶液,細管內徑選用2~3毫米為宜。減少表面張力和毛細現象的影響,并且在標度主尺上加裝了游標尺,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測量精度;(四)是本儀器具有制造成本低,性能穩定,操作方便,誤差較小,應用范圍廣等特點。又可叫做“固體體積天平秤”,成為一種測量不規則微形固體體積的量具;(五)是主要可用來測量不規則微小形態固體的體積,進而可測定該物體的密度(質量M從天平秤中得出)。例如用來測定人體結石,礦石的小碎片、螺絲螺帽、植物的種子、果實等。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微形固體體積測量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如圖1所示,微形固體體積測量器,包括水平底座1,調節螺栓2,水準氣泡3,豎直平板4,固定架5,豎直容器6,連接閥7,U型連通管8,水平細管9,主尺10,套塞11,測量用液體12,橡皮塞13及游標尺14,豎直容器6、U型連通管8及水平細管9采用固定架5固定在豎直平板4上,U型連通管8分別與豎直容器6及水平細管9連通,在豎直容器6與U型連通管8之間設有連接閥7,主尺10設于水平細管9下方,套塞11設于水平細管9端部,測量用液體12置入豎直容器6中,橡皮塞13設于豎直容器6上部,游標尺14設于水平細管9及主尺10上,測量用液體12采用紅色酒精。
使用方法:
1.打開套塞11及橡皮塞13,使液面與外界大氣壓相遇。
2.調節底座螺絲2使水平細管9呈水平狀態,可觀察水準儀中的氣泡3位于中間;接著記錄細管中液面的初始位置V1。
3.用攝子夾住被測小物體,將它輕輕放入豎直容器6的測量用液體12內,待水平細管9中液柱穩定后,用游標尺記錄液面的末位置V2。
4.被測小物體的體積為V=V2-V1立方毫米。
5.多次使用后,應適當補液,使細管中的液面保持在某一刻度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金華,未經王金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2060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