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中醫脈診測試筆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17831.1 | 申請日: | 2009-04-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89020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1-27 |
| 發明(設計)人: | 潘禮慶 | 申請(專利權)人: | 潘禮慶 |
| 主分類號: | A61B5/024 | 分類號: | A61B5/024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金 祺 |
| 地址: | 310053浙江省杭州市濱***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醫 測試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中醫脈診數據采集裝置,特別是一種中醫脈診測試筆。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脈象儀包括計算機以及與計算機相連的若干個壓力傳感器,壓力傳感器作為中醫脈診時的脈搏觸力傳感裝置;實際使用時,壓力傳感器被固定在手腕橈動脈處的寸、關、尺這些測試部位,通過機械裝置反復調節測試部位與觸力傳感器之間合適的接觸距離,同時觀察計算機上顯示的脈搏波形,直至能正確獲取脈象波形的測試數據。因此操作過程緩慢、復雜,一般需要10分鐘左右才能完成一個病人的脈象數據采集。同時觸力傳感裝置需多根導線連接到計算機上,無法脫離計算機進行獨立工作,對使用操作帶來許多不便,整套儀器體積龐大、不便于攜帶,因此如要獲取病人的脈象客觀數據,無論病人的病情如何,病人也只能到特定地點接受檢查,這給醫生和病人均造成了麻煩。由于現有的脈象儀存在著上述缺陷,因此其無法在中醫臨床診斷中被推廣和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便于隨身攜帶、且能有效采集脈象波形數據的中醫脈診測試筆。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中醫脈診測試筆,包括條狀殼體,3個觸力傳感器均與條狀殼體相連,在條狀殼體內設有控制組件,每個觸力傳感器均與控制組件相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中醫脈診測試筆的改進:控制組件包括依次相連的信號調理模塊、A/D轉換模塊和數據處理及存儲器,顯示模塊與數據處理及存儲器相連;每個觸力傳感器均與信號調理模塊相連,在條狀殼體上分別設有選擇按鈕和顯示器,選擇按鈕與數據處理及存儲器相連,顯示器與顯示模塊相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中醫脈診測試筆的進一步改進:控制組件還包括與數據處理及存儲器相連的USB接口模塊,在條狀殼體上設有USB接口,USB接口與USB接口模塊相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中醫脈診測試筆的進一步改進:控制組件還包括藍牙模塊,藍牙模塊與數據處理及存儲器相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中醫脈診測試筆的進一步改進:在條狀殼體內設有壓電喇叭,壓電喇叭與信號調理模塊相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中醫脈診測試筆的進一步改進:在條狀殼體上設有固定夾。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中醫脈診測試筆的進一步改進:顯示器為LCD顯示屏。
本實用新型的中醫脈診測試筆,外形呈長條狀,類似日常使用的筆,因此具有使用和攜帶方便的特點。當中醫脈診測試筆不處于工作狀態時,可通過設置在條狀殼體上的固定夾將該中醫脈診測試筆固定在某處,起到便于保管的目的。
實際使用時,手持條狀殼體,將3個觸力傳感器分別接觸到手的橈動脈對應的寸、關、尺部位,并適當控制接觸部位的觸力,就能方便、快捷、定量地采集到三指脈診的觸力數據。上述觸力數據被保存在測試筆內的數據處理及存儲器中,對外可通過藍牙模塊進行實時無線傳送,也可以通過USB接口進行傳送。顯示器用于顯示工作狀態和簡單的脈象分析內容;壓電喇叭用于實時監聽脈搏跳動的聲音,以便調整觸力傳感器與脈搏之間的壓力。由于觸力傳感器與殼體是滑動相連的,因此便于根據不同的病人進行合理的調節,使3個觸力傳感器能精確地處于橈動脈對應的寸、關、尺部位。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中醫脈診測試筆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后視示意圖;
圖3是圖1的信號傳遞的連接關系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圖3結合給出了一種中醫脈診測試筆,包括條狀殼體1,在條狀殼體1的端部設有3個觸力傳感器2,每個觸力傳感器2與條狀殼體1的端部為滑動相連,即觸力傳感器2能沿著條狀殼體1的端部左右滑動;這樣,便于調節3個觸力傳感器2的相互位置關系,使3個觸力傳感器2能精確地處于被檢測人橈動脈對應的寸、關、尺部位。
在條狀殼體1內設有控制組件3,控制組件3包括信號調理模塊31、A/D轉換模塊32、數據處理及存儲器33、顯示模塊34、藍牙模塊35和USB接口模塊36;信號調理模塊31、A/D轉換模塊32和數據處理及存儲器33依次相連,顯示模塊34、藍牙模塊35和USB接口模塊36分別與數據處理及存儲器33相連。每個觸力傳感器2均與信號調理模塊31相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潘禮慶,未經潘禮慶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1783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