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蓄電池補液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13266.1 | 申請日: | 2009-0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52579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1-25 |
| 發明(設計)人: | 余江;趙文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超威電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2/36 | 分類號: | H01M2/36 |
| 代理公司: | 杭州華鼎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韓 洪 |
| 地址: | 313100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蓄電池 補液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蓄電池補液裝置。
背景技術
密封鉛酸蓄電池為荷電出廠的免維護貧液電池,在充電生產過程中蓄電池 為有利于電化學反應,內部是富液狀態。在目前蓄電池的初充電狀態中,充電 階段極為重要,且耗時極長,如果在這個階段內電池內部產生缺液,就會產生 充電時活性物質反應不完全,甚至因內部缺液而使得電池內部局部溫度急劇升 高,電池內部局部溫度的升高,會產生電池的變形故障以及單格的充電接受能 力下降等嚴重的質量問題,更加嚴重的問題會導致個別單格內部長期處于缺液 狀態,而難于發現。在這類電池出廠后,在用戶使用普通充電器進行充電時, 由于在電池內部酸量不足,充電不完全,而產生充電器遲遲無法進行正常的轉 換電流階段,即充電器不轉燈現象,電池內部的局部溫度越來越高,直接進入 到電池的早期PCL效應階段,電池出現熱失控,直接將電池充鼓。如何保證在 如此長的充電階段保證電池內部不產生缺酸的問題在整個電池的初充電階段就 極為重要。
目前,鉛酸蓄電池在充電過程中采取開口式酸壺,如圖1所示,在酸壺1 中插入一根導管2,將酸壺1下端連同導管2插入電池3的注液孔中。使用該酸 壺裝置時,電池內部持續恒流充電,在充電中后期,由于電極電位達到析氫或 析氧電位,電池內部開始持續析出氣體,待析出氣體在電池內部產生的氣壓超 過酸壺液壓時,電池內部氣體開始析出,在析氣的瞬間,電池內部產生一個時 間極短的缺液狀態,不能做到及時的補液,對活性物質的反應產生一定的影響, 且在企業大規模生產過程中,在現場控制時,很難控制每根導管均能正常插到 位,尤其在充電結束后,酸管未插到位、下口孔徑過小或中部彎折等現象時, 酸壺中的酸液不能及時回流到導管中,使得整個酸壺的液面未明顯下降,液壓 得不到降低,始終高于電池內部的析出氣體的氣壓,氣體就無法正常排出,所 以表面上看到酸壺中酸量很高,但電池內部是缺液的。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蓄電池補液裝置,能夠保證 蓄電池每個單格處于富液狀態。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一種蓄電池補液 裝置,包括酸壺、設于酸壺內的導管,所述導管設于酸壺下部,與酸壺為一體 結構。
作為優選,所述導管的長度為15mm。
作為優選,所述導管的下端高于酸壺底部8mm。
作為優選,所述導管的孔徑占酸壺下端孔徑的2/3。
作為優選,所述酸壺下部設有補液孔。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提供一種蓄電池補液裝置,能夠保證蓄電池 每個單格處于富液狀態。在注塑時就將導管直接置于酸壺中,在電池的充電化 成中后期開始析氣時,導管一側由于孔徑比較大,且導管底部高于酸壺底部, 這一側的液壓低于另一側,氣體首先必從該部位排出,在析出氣體的同時,由 于電池內部氣壓降低,另一側的液壓相對增加,酸液就源源不斷從另一側補入 電池內部,在整個生產過程中,不需要員工進行插管作業,避免了員工操作失 誤,且設置補液孔,使得電池在析氣過程中得以源源不斷補液,不會產生在析 氣過程的瞬間電池內部缺液現象,因為持續不斷的補液,也避免了在充電結束 后內部氣體未及時排出而產生的內部缺液問題。保證了在蓄電池的初充電階段 得以持續富液的可靠性。
說明書附圖
圖1為現有酸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一種蓄電池補液裝置,包括酸壺1、設于酸壺1內的導管2,所述 導管2設于酸壺1下部,與酸壺1為一體結構。所述導管2的長度為15mm。所 述導管2的下端高于酸壺1底部8mm。所述導管2的孔徑占酸壺1下端孔徑的 2/3。所述酸壺1下部設有補液孔4。具體補液操作時,將酸壺1底部套上固定 的橡膠底座,直接扣于電池3的注液孔上即可。操作工檢查扣緊后,在酸壺中 進行補液至酸壺上部高度的2/3處,后續操作工只需檢查酸壺中的酸液情況, 保證酸壺中能見到酸量即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超威電源有限公司,未經超威電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1326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