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太陽光角度跟蹤儀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11071.3 | 申請日: | 2009-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68988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2-23 |
| 發明(設計)人: | 李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杰 |
| 主分類號: | G05D3/20 | 分類號: | G05D3/20 |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師事務所 | 代理人: | 張 怡 |
| 地址: | 650000云南省昆明***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太陽光 角度 跟蹤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太陽能利用技術中的零部件。
背景技術
中國專利申請號200720086212.1公開了一種“機械式太陽光跟蹤裝置”,包括固連在箱體上的驅動電機以及與該驅動電機相連的一級少齒差減速器,它還包括二級少齒差減速器,所述的二級少齒差減速器與一級少齒差減速器通過連接裝置與相連。中國專利申請號200620167990.9公開了一種“自動跟蹤太陽裝置”,自動跟蹤太陽裝置是由控制器精確控制支架上的推拉器間歇驅動棘輪器,棘輪器連接并驅動聚吸光體旋轉跟蹤太陽,或由控制器精確控制支架上的電動機和棘輪列的離合器,電動機驅動棘輪列,棘輪列連接并間歇驅動聚吸光體旋轉跟蹤太陽;連接傳動機構是用平行連桿將多個平行聚吸光體鉸接并聯的機構。中國專利申請號200720004360.4公開了一種“定日鏡控制器”,所述裝置包括太陽光傳感器和控制電路,太陽光傳感器包括至少兩組光敏元件,每組光敏元件包括四個光敏傳感器,控制電路包括光電轉換電路、反相器、數值比較電路、功率放大電路、輸入輸出接口。太陽光傳感器固定在基架上,瞄準器對準聚光器。太陽光傳感器精確感測四象限光的不平衡,轉換為電信號,輸入到控制電路,控制電路輸出兩個三態的控制信號,控制兩個方向電動機調節機構,精確調節平面鏡的姿態,使太陽反射光對準聚光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簡單、精確的太陽光角度跟蹤儀。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太陽光角度跟蹤儀由環形腔體(1)、內隔光板(2)、外隔光板(3)、方形支承軸(4)和紅外光敏二極管組成,內隔光板(2)為相互垂直的兩塊隔光板經固定連接而成,從內部將環形腔體(1)分隔成兩個相等的腔室,紅外光敏二極管分別對稱固定于兩個相等的腔室中,環形腔體(1)的平面部分為隔光材料,弧形面為濾光材料,外隔光板(3)為內隔光板(2)的向上延伸,方形支承軸(4)位于環形腔體(1)的圓心部分,紅外光敏二極管的輸出線延伸至環形腔體(1)之外。
上述的環形腔體可以是圓臺形或者半圓臺形、大半圓臺形;外隔光板與內隔光板可以是聯體型,也可以是分體固定連接型。外隔光板向外延伸的長度是環形腔體直徑的0.8-1.3倍,寬度應大于環形腔體的厚度,寬度與長度之比為1∶1.5-3。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太陽光角度跟蹤儀結構極為簡單,制作容易,可以方便地固定在無光線遮擋的地方。由兩個空腔中紅外光敏二極管的輸出值,經過控制系統來達到控制太陽光電池板的角度,尤其是外隔光板的作用使得角度跟蹤儀的精確度提高,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陽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主視剖視圖。
圖中:1-環形腔體,2-內隔光板,3-外隔光板,4-方形支承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但并不由此限制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太陽光角度跟蹤儀由圓臺形環形腔體1、內隔光板2、外隔光板3、方形支承軸4和紅外光敏二極管組成,內隔光板2為相互垂直的兩塊隔光板經固定連接而成,形狀為“T”型,從內部將環形腔體1分隔成兩個相等的腔室,紅外光敏二極管分別對稱固定于兩個相等的腔室中,并緊靠隔板一側,隔光密封。
環形腔體1的平面部分即圓臺的兩個臺面為隔光材料,弧形面為濾光材料。
外隔光板3為內隔光板2的向外延伸,外隔光板3的一端與內隔光板2的一端固定連接,外隔光板3的長度和寬度均大于內隔光板2。
外隔光板3與內隔光板2必須在同一條直線上,外隔光板3可以與內隔光板2固定連接,也可以與環形腔體1固定連接。外隔光板3向外延伸的長度是環形腔體1直徑的一倍左右,寬度應大于環形腔體1的厚度。在本實施例中環形腔體1的厚度為20-80mm。
方形支承軸4的作用是支撐,與環形腔體1的圓心部分固定連接,紅外光敏二極管的輸出線延伸至環形腔體1之外。
紅外光敏二極管的輸出線與微型計算機控制主板相連接,負責傳送所在腔室的光亮度給微型計算機,微型計算機通過自動分析比較,對太陽光接受板的角度進行控制。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太陽光角度跟蹤儀由大半圓臺形環形腔體1、內隔光板2、外隔光板3、方形支承軸4和紅外光敏二極管組成,環形腔體1的平面部分即圓臺的兩個臺面以及底面為隔光材料,弧形面為濾光材料。內隔光板2為相互垂直的兩塊隔光板經固定連接而成,形狀為“T”型。在本實施例中,內隔光板2的其中一塊隔光板由環形腔體1的底面所替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杰,未經李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1107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調整碳帶卷繞張力的改良結構
- 下一篇:可實現大角度波束掃描的平面接收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