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多循環發電熱力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10583.8 | 申請日: | 2009-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535181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7-28 |
| 發明(設計)人: | 王世英;王恩岐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世英 |
| 主分類號: | F01K11/02 | 分類號: | F01K11/02;F01K23/02;F01K2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張衛華 |
| 地址: | 10007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循環 發電 熱力 系統 | ||
1.一種多循環發電熱力系統,包括第一循環,該第一循環為改進的朗肯循環,第一循環包括凝汽器,其特征在于:
該系統還包括第二循環,該第二循環是使用低沸點介質做工質的二次發電循環;
所述第一循環中的凝汽器是壓力容器,用低沸點介質使所述凝汽器中的水蒸汽凝結,所述凝汽器作為第二循環的蒸發單元,其殼程進口接汽輪機排汽,出口接凝結水系統,所述凝汽器的管程串接于第二循環中;
所述第二循環還包括膨脹單元、發電單元和加壓單元,所述低沸點介質經過第一循環凝汽器時吸收水蒸汽凝結潛熱后汽化,將熱能變為機械能,推動所述膨脹單元的輸出軸運動,帶動所述發電單元發電或發電并制冷,介質膨脹降溫后經加壓單元加壓送入第一循環凝汽器開始第二次循環。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循環發電熱力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沸點介質是在第一循環凝汽器正常工作工況下能夠吸收第一循環凝汽器中水蒸汽凝結潛熱的循環冷卻水以外的物質。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循環發電熱力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沸點介質在循環中物態是下述之一:全程氣態,氣態與液態轉化,氣態、液態、固態轉化,氣態是過熱態、飽和態、過熱態與飽和態轉化。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循環發電熱力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低沸點介質,在第一循環凝汽器工況下沸點小于80℃,在經濟壓力下能夠液化,所述經濟壓力,是對介質所做的壓縮功小于介質的膨脹功與循環效率的乘積。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循環發電熱力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循環還包括蒸汽鍋爐、蒸汽輪機、凝水泵、化學水處理、除氧器上水泵、除氧器、鍋爐給水泵及火力發電所有的或汽輪機拖動風機、壓縮機、水泵所有的附屬和環保設備;
所述第二循環的基本單元是蒸發單元、膨脹單元、發電單元和加壓單元;所述蒸發單元即第一循環的凝汽器,所述加壓單元是加壓泵單元或壓縮單元或加壓泵單元和壓縮單元;所述基本單元以外的單元是輔助單元。
6.如權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多循環發電熱力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循環是發電循環,可以是兩種亞臨界、跨臨界發電循環和兩種超臨界發電循環四種基本循環之一,其中:
當第二循環采取第一種亞臨界、跨臨界發電循環時,第二循環包括第二蒸發單元即改進的朗肯循環凝汽器、第二膨脹單元、第二發電單元、第二儲液單元、第二加壓泵單元、第二介質補充單元,還可設第二泄漏介質收集單元;高壓低溫液態介質在凝汽器中吸收第一循環水蒸汽凝結潛熱使水蒸汽凝結成水,介質氣化進入膨脹單元減壓體積膨脹把壓力能轉化成動能推動膨脹單元運動件運動帶動發電單元發電,介質做功后溫度降低并液化進入儲液單元,再經加壓泵單元加壓進入凝汽器重復循環;
當第二循環采取第二種亞臨界、跨臨界發電循環時,第二循環包括第二蒸發單元即改進的朗肯循環凝汽器、第二膨脹單元、第二發電單元、第二壓縮單元、第二氣液分離單元、第二氣液分離單元分離出的液體一級加壓泵單元、二級加壓泵單元、第二介質補充單元,還可設第二泄漏介質收集單元;
當第二循環采取第一種超臨界發電循環時,第二循環包括第二蒸發器單元即改進的朗肯循環凝汽器、第二膨脹單元、第二發電單元、第二壓縮單元,第二介質補充單元,還可設第二泄漏介質收集元,還可設第二換熱單元并放在不同位置;
當第二循環采取第二種超臨界循環時,第二循環包括第二蒸發單元即改進的朗肯循環凝汽器、第二膨脹單元、第二發電單元、第二壓縮單元、第二自換熱單元或第二自換熱單元和換熱單元、第二介質補充單元,還可設第二泄漏介質收集單元;
上述四種循環是基本循環,增減基本單元以外的輔助單元或改變輔助單元位置是基本循環的改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世英,未經王世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10583.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