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磁懸浮旋翼式飛碟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110429.0 | 申請日: | 2009-07-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580558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9-15 | 
| 發明(設計)人: | 阮曉鋼;侯旭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4C39/06 | 分類號: | B64C3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張慧 | 
| 地址: | 100124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磁懸浮 旋翼式 飛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航空飛行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磁懸浮旋翼式飛碟。
技術背景
飛碟的動力大多來自噴氣裝置或旋轉裝置。其中飛碟旋轉裝置要求有緊湊的結構和高速旋轉的性能,而這導致在工作時會發生旋翼與碟殼的摩擦或碰撞,甚至產生事故;同時由于機械結構的磨損,會大大影響飛碟的動力性能和使用壽命,具體參考中國專利申請公開說明書《機體不旋轉的飛碟》CN?1919397A和《飛碟》CN?1114279A提供的飛碟。采用磁懸浮旋翼式飛碟,在滿足飛碟動力要求下,將使旋翼的摩擦、碰撞大大減少,飛行更加穩定;同時機械結構的磨損幾乎為零,從而大大提高飛碟的性能和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設計和構造一種磁懸浮旋翼式飛碟,基于磁懸浮的原理和技術,使旋翼式飛碟的主旋翼懸浮于碟殼的磁導軌中,從而,避免旋翼與蝶殼內部的接觸或摩擦,減少旋翼高速旋轉時的噪聲以及所造成的蝶殼和蝶艙振動,提高動力的轉換效率,降低能耗,保證旋翼以及飛碟的運行安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參見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磁懸浮旋翼式飛碟,包括碟殼,在碟殼底部并與其相連接的碟艙,安裝于碟艙內部的引擎以及安裝于碟殼內部并由引擎驅動的旋翼輪,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輪由旋翼軸、槳轂、槳葉以及磁懸浮環依次連接組成,形成輪式結構,在碟殼內與磁懸浮環對應的圓周上安裝有用以托舉旋翼輪的磁導軌槽。
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磁懸浮旋翼式飛碟中,磁導軌槽分上導軌槽和下導軌槽,磁懸浮環置于上導軌槽和下導軌槽之間。磁懸浮環和磁導軌槽可采用永磁材料或超導材通料或常導材料或普通導體材料,利用其產生的磁場的相互作用,形成磁導軌槽對磁懸浮環的引力或斥力,從而形成對旋翼輪的托舉。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碟殼內可共軸地疊放安裝兩套旋轉方向相反,槳葉傾斜方向相反的旋翼輪,形成共軸雙磁懸浮旋翼,如圖3所示,從而在保證推動力同軸同向的前提下,對消旋翼輪旋轉時所形成的反扭矩。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磁懸浮旋翼式飛碟,其旋翼與碟殼無接觸,無摩擦,無磨損,安全,可靠,大大提高了旋翼式飛碟的性能。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方法可廣泛應用于各種旋翼式飛行器,包括各種旋翼式飛碟和各種旋翼式直升飛機,也可應用于其它旋轉機構。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磁懸浮旋翼式飛碟側視示意圖;
圖2:磁懸浮旋翼式飛碟俯視示意圖;
圖3:磁懸浮雙旋翼式飛碟側視示意圖;
圖4:實施例一示意圖;
圖5:實施例二示意圖;
圖6:實施例三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永磁式磁懸浮旋翼結構
在圖4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實施方式中,旋翼輪3上的磁懸浮環9以及碟殼中的磁導軌槽10均采用同質均勻分布的永磁材料構成,形成永磁式磁懸浮旋翼結構。
在永磁式磁懸浮旋翼結構中,磁懸浮環9有磁體13,N極在上,S極在下;上導軌槽11有磁體14,S極在上,N極在下;下導軌槽12有磁體15,S極在上,N極在下。根據磁體同極相斥的原理,磁體13上方磁極N與磁體14下方磁極N形成斥力,磁體13下方磁極S與磁體15上方磁極S形成斥力。因此,圖4所示的永磁式磁懸浮旋翼結構可實現磁懸浮環9乃至旋翼輪3在碟殼1磁導軌槽10的懸浮。
采用同質均勻分布的永磁材料構成的對稱的磁體14和磁體15在氣隙水平面上形成均勻分布的磁場,磁體13所受磁體14和磁體15斥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因此,不計重力等其它因素,磁體13將處于與上導軌槽11和下導軌槽12之間近似等間距的位置。當旋翼輪3受氣流影響上下震動時,磁體13會隨之上下震動,導致其與磁體14和磁體15的間距不等,偏離等間距位置。因為垂直方向上磁場強度隨間距的增大而減弱,隨間距的減小而增強,所以,磁體13將自動地回復到等間距的位置。可見,圖4所示的永磁式磁懸浮旋翼結構是一個自然的穩定結構。
實施例二:電磁式磁懸浮旋翼結構
在圖5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將實施例一中的永磁體改為纏繞線圈繞組的電磁體,同樣可形成圖4所示的磁場分布及其斥力,并形成類似實施例一的自然穩定的電磁懸浮旋翼結構。其中永磁體13改變為電磁體16,N極在上,S極在下;永磁體14該變為電磁體17,S極在上,N極在下;永磁體15改變為電磁體18,S極在上,N極在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工業大學,未經北京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1042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航空母艦飛機起飛彈射器
 - 下一篇:一種三角形桁架單柱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