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采油井的四通轉換接頭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110297.1 | 申請日: | 2009-07-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39688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4-21 |
| 發明(設計)人: | 趙美剛;吳永峰;楊廣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17/02 | 分類號: | E21B1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實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油井 四通 轉換 接頭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技術領域,特別涉及油井井口,是油井進入自噴末期,轉為地面抽油泵采油的一種專用轉換接頭。
背景技術
目前,當油井進入自噴末期時,地層壓力有所降低,油井產量下降。為了增加原油產量,在采油管線上增加地面抽油泵,轉為地面抽油工藝采油。在實施過程中發現該工藝有如下不足:
地面抽油泵的進油、排油管線與油井井口流程不能直接連通,油井沒有專用進油接頭,需要在油井井口回壓管線部位加裝進油接頭后,地面抽油裝置的流程才能與油井的井口流程連通,但要在油井井口回壓管線部位加裝進油接頭,卻是一項非常難實施的工作,原因如下:
(1)油井井口部位有可燃氣體,是企業的管理規定中嚴禁在油井井口動火,因此,一般情況下不允許在井口動電焊,改裝油井流程。
(2)當地面抽油作為特殊需求,要求進行改裝井口流程時,則施工方案需進行嚴格審核,在必須達到施工組織嚴密、消防措施完備;并經相關部門確認無事故隱患后,才能在井口處動用電焊施工。由于此項工作存在較大的風險、施工時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現有的地面抽油裝置無法在老油井上推廣應用。
(3)就新油井而言,在投產前可以改裝好井口流程,為自噴末期該地面抽油做好準備。即新油井投產前,在油井井口焊接一個進油口一個閘門。由此帶來增大井口保溫箱的體積,將其放入箱內,防止凍堵;多一個閘門就多一個漏失點,也多一個防盜點。增加了油井管理難度。
綜上所述,由于現有的油井井口與地面抽油裝置之間缺少一個轉換接頭,造成油井井口流程與抽油裝置的流程無法連通,只能在油井井口上焊接進油接口后,地面抽油裝置才能使用,由此大大限制了地面抽油工藝的使用范圍,無法推廣應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采油井的四通轉換接頭,能在不使用電焊焊接作業的情況下,采用絲扣連接采油樹閥門和地面抽油裝置的地面抽油泵,改變自噴采油為地面抽油。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用于采油井的四通轉換接頭,主要由外層管、內隔板、中心管、出口管、接泵管和后擋板組成,其特征在于:在外層管的一端有連接螺紋,能與采油閥門連接。在外層管的另一端焊接有后擋板。后擋板為圓柱環形有中心孔,在后擋板中心孔內并穿過中心孔焊接有中心管。中心管的另一端焊接在內隔板中心孔內,內隔板為圓柱形,內隔板焊接在外層管的內壁上。在外層管壁上焊接有出口管和接泵管,并且出口管和接泵管的位置在后擋板與內隔板之間,出口管和接泵管與外層管內部聯通。
為了便于連接,在中心管的外端部有連接螺紋,在出口管和接泵管的端部有連接螺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用于采油井的四通轉換接頭,截止2008年11月6日,在15口井上試用,在不用動用電焊改變現油井井口結構的情況下,就實施了油井從自噴采油轉為地面抽油,累計增產原油510t,價值76.5×104元。
四通轉換接頭投入應用后,油井通過四通轉換接頭與抽油裝置實現了配套,在抽油過程中再無需對現有的油井井口流程進行改動,因而消除了在油井井口動電焊易引發火災的事故隱患。并且,使抽油裝置的安裝時間縮短為30min(原來需要幾天),投產快捷。也使地面抽油裝置具備了大規模應用的條件。
能與現油井井口油嘴套實現絲扣連接,從而使油井與地面抽油裝置形成了完整的配套流程,達到方便、快捷地對油井實施自噴轉地面抽油目的。
抽油作業完畢后,拆除四通轉換接頭即可恢復油井原流程,不影響油井今后的生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用于采油井的四通轉換接頭結構剖面示意圖。
圖2是用于采油井的四通轉換接頭連接在井口管線上,并與地面抽油泵裝置連接的示意圖。
圖中,1.外層管,2.內隔板,3.中心管,4.出口管,5.接泵管,6.后擋板,7.采油樹,8.采油閥門,9.原油出口閥門,10.地面抽油泵,11.地面抽油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以一個用于采油井的四通轉換接頭為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用于采油井的四通轉換接頭,主要由外層管1、內隔板2、中心管3、出口管4、接泵管5和后擋板6組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1029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