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多角度成像裝置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920105511.4 | 申請日: | 2009-0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41971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24 | 
| 發(fā)明(設計)人: | 田捷;楊鑫;楊祥;高秋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中科愷盛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田捷 | 
| 主分類號: | A61B5/00 | 分類號: | A61B5/00;G02B17/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0664 廣東省廣州市經濟技術開***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角度 成像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成像設備,涉及對物體三維表面成像的設備,尤其涉及對物體多個側面,進行多角度成像的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基因組學、蛋白組學和疾病基因組學的迅速發(fā)展,疾病的診斷正在從傳統(tǒng)的疾病表征觀察、常規(guī)的生化實驗檢測,發(fā)展到多種基因和分子水平的微觀特征認識,其中利用分子影像技術可以從基因、蛋白質水平深刻認識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能夠實現現有微觀分析所無法取代的整體、連續(xù)、無創(chuàng)的特異檢測方法,生物在體分子影像理論及其技術將會提供全新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手段。與傳統(tǒng)的醫(yī)學影像技術相比較而言,分子影像學著眼于構成疾病或病變的基礎變化和基因分子水平的異常,而不是對由基因分子改變所構成的最終結果進行成像。在特異的分子探針的幫助下,分子影像技術可以在細胞、基因和分子水平上實現生物體內部生理或病理過程的無創(chuàng)實時動態(tài)在體成像,從而為疾病相關基因功能定位、細胞生長發(fā)育和突變過程的作用機制、新藥研發(fā)等研究提供詳細的定性、定位、定量資料以及有效的信息獲取和分析處理的手段。?
自發(fā)熒光斷層成像技術是近年來新興的活體動物體內光學分子影像技術。生物自發(fā)熒光是用熒光素酶基因標記細胞或DNA,將Fluc基因整合到細胞染色體DNA上以表達熒光素酶。在ATP以及氧氣存在的情況下,若給活體動物注入底物熒光素,熒光素酶將會催化熒光素的氧化反應并產生光子。在活體動物?體外,利用高靈敏度的光學檢測儀器,可以直接捕捉到逸出動物體外的光子,然后利用有效的熒光光源重建算法,就可以得到體內熒光光源的位置和強度,進而可以觀測到活體動物體內的細胞行為和基因行為。?
為了能盡量多地得到逸出動物體外的光子信息,需要用光電檢測器對動物體的三維表面進行成像。目前,利用平面反射鏡獲得動物體的三維表面信息的方法有很多,一種方法為使用與物體成45°的平面反射鏡,依次對物體側面成像,這樣方法有許多弊端,如:每拍攝一次,都要調整一次反射鏡和物體的相對位置,這樣不僅工序麻煩又浪費時間,物體的相對位置又容易改變,對實現物體的三維重建增加了不利的因素,而且動物體表面的光信息在隨著時間衰減,這種重建誤差就更大。一種方法為使用四個平面反射鏡,放置在物體四周,并與物體成45°角,同時得到物體四個側面像,這種方法的缺點是物體在CCD上成的像小,重建誤差大,CCD上3/4的圖像與物體表面信息無關,造成了CCD的不充分利用,浪費資源。一種方法為使用四個相機同時對物體四周拍照,這樣增加了設備的費用,而且四個相機的性能不完全相同,增大了重建的誤差。?
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三維成像數據采集裝置通過使用一個相機三次拍照就可以得到物體的四面信息,其中一次拍照可獲得物體一個面和另一個半面的信息,而且兩個面的圖像為并排形式,增加了CCD的利用率。?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平面鏡成像系統(tǒng)的弊端,提供一種既節(jié)約時間,又能充分利用CCD,操作簡單、方便的多角度成像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多角度成像裝置,包括有:平面鏡組和相機,如圖1所示,相機位于平面鏡組的上方。其中相機為一種光電探測器,平面鏡組包括四個平面反射鏡,其中兩個平面反射鏡分別位于物體的左右兩側,反射面垂直放置,且分別與水平面成45°角,另兩個平面反射鏡放于物體的下部,反射面也成90°放置,其中左側的平面反射鏡2和下部的平面反射鏡3夾角為90°,右側的平面反射鏡5和下部的平面反射鏡4夾角為90°。其中被測物體垂直于紙面放置,通過三次拍照可得到被測物體四個側面像。其特征在于,將體內含有熒光光源的小動物體放于圖1中被測物體6的位置,小動物體垂直于紙面放置,其左側面通過平面反射鏡2成像,小動物腹部的一半通過平面反射鏡3和平面反射鏡2成像,這樣,平面反射鏡2中可同時得到小動物體腹部一半像和左側面像;背部像直接拍攝;小動物體右側面通過平面反射鏡5成像,腹部另一半像通過平面反射鏡4和平面反射鏡5成像,三次拍攝過程中需要改變物距或相機焦距。?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三次拍攝就可獲得被測物體四個面的熒光信息,節(jié)約時間,使得拍照時熒光衰減幅度小;其中兩次拍照分別獲得物體的一個側面和底面一半像,獲得的兩個圖像為并排形式,充分利用了CCD的面積;拍照簡單方便,只需平移此多角度成像裝置位置。將兩個底面一半像進行融合得到底面的完整像,這樣可以得到被測物體完整的四個側面像。根據獲得的被測物四個表面的信息,利用熒光光源重建算法,能夠對生物組織內部熒光光源的位置和強度進行精確的重建,為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藥物療效的評價提供準確的定性、定位、定量資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中科愷盛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田捷,未經廣州中科愷盛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田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0551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