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礦用壓縮氧自救器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102004.5 | 申請日: | 2009-03-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31715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3-31 |
| 發明(設計)人: | 徐玉龍;李浩;王林;徐象慶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西科林礦山檢測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2B7/00 | 分類號: | A62B7/00;A62B7/02;A62B7/10;A62B9/00;A62B9/02;A62B9/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45000山***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壓縮 自救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危險環境作業人員的逃生用自救器,具體涉及的是一種礦用壓縮氧自救器。主要用于煤礦井下在發生煤與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煤塵爆炸、火災等事故或在其它有毒有害氣體環境中,用于人員遇險逃生自救。
背景技術
目前已知的礦用自救器按其原理和用途,可分為過濾式自救器、化學氧自救器和壓縮氧自救器。其中礦用壓縮氧自救器是帶有預先將氧氣通過充填泵充入氧氣瓶的一種隔絕式閉路呼吸循環系統的供氧自救裝置,克服了過濾式自救器不能在嚴重缺氧和無氧環境使用的問題。也克服了化學氧自救器存在的化學生氧過程中產生高溫熱量和干燥,影響呼吸效果的問題。
現有的礦用壓縮氧自救器的殼體由上下殼體組成,上下殼體相互扣住后經封帶密封。所說的下殼體一側安裝氧氣瓶,另一側設計成清凈罐,清凈罐內裝有用于吸收人體肺部呼出氣體中的二氧化碳(CO2)的清凈劑。與壓縮氧自救器的下殼體設計成一體的清凈罐上口連接呼氣軟管,呼吸軟管另一口連接口具組;清凈罐下開口設在下殼體底部,用于將清凈劑裝入罐體。當清凈罐裝入清凈劑后旋緊殼體底部的蓋,蓋凸出下殼體底部影響了壓縮氧自救器平穩放置。為了解決平穩放置問題,下殼體安裝氧氣瓶一側的底部,根據另一側殼體底部清凈罐蓋的高度及尺寸,也設置了一個相同形狀和尺寸凸起的模擬蓋。顯然這種包括將清凈罐口設計在底部存在不合理因素,特別是存在一旦設在殼體底部的清凈罐蓋受外力作用損壞,將導致整個壓縮氧自救器的下殼體報廢。
礦用壓縮氧自救器的口具組包括有含入口腔的口具和呼吸閥組成,其中口具由柔性橡膠制成,與呼吸閥套裝為一體,口具設有擋片,擋片設有牙齒墊,當口具含在嘴里時,擋片位于嘴唇與牙齒之間,作用是防止外界有害氣體通過嘴吸入口腔,用上下一對牙齒咬住牙齒墊,目的是防止自救器從口中脫落。現有的口具存在的問題是,用于防止外界有害氣體吸入口腔的擋片沒有按照嘴唇內側與牙齒外側的U形間隙形狀制作,擋片兩側設置的牙齒墊僅分別能讓口腔兩側的上下一對牙齒咬住,如果遇到該位置的牙齒是齲齒或因該位置的牙齒損壞,就嚴重影響了該口具含在嘴里的牢靠度。
呼吸閥由呼氣閥和吸氣閥組成,呼氣閥由呼氣閥殼和呼氣閥片組成,當人呼氣時,閥片打開,排出肺部所呼出的氣體進入清凈罐,當人吸氣時閥片關閉;吸氣閥由吸氣閥殼和吸氣閥片組成,當人吸氣時,吸氣閥片打開吸入氣囊中的含氧空氣,當人呼氣時閥片關閉。
現有的自救器的呼氣閥殼和吸氣閥殼分別是由兩個塑料短管構成,短管內徑的呼吸通孔,是由中心圓孔外徑輻射狀的支撐筋與閥殼內徑壁的連接,其支撐筋之間的多個空間構成呼吸通孔,中心圓孔是安裝呼吸閥片的安裝孔,其中呼氣閥片安裝在帶有呼吸通孔相對嘴的外側,用于呼氣時暢通,吸氣時閉合達到密閉作用;吸氣閥片安裝在帶有呼吸通孔相對嘴的內側,用于吸氣時暢通,呼氣時閉合達到密閉作用。現有的呼氣閥和吸氣閥的圓形外殼平行組合在一個平面上,外沿由橢圓形外圈構成呼吸閥與口具連為一體。包含有呼吸閥的口具組作為自救器的組件之一設置在自救器的上殼體內,上殼體的有限空間要求其每個組件既能滿足使用要求,又要盡量減小其體積。構成呼吸閥的呼氣閥和吸氣閥通過連鑄方式平行組合在一個平面上,顯然其外形的體積相對較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所說的現有的壓縮氧自救器填裝清凈劑的罐口,設置在下殼體底部容易導致蓋受外力作用破損或漏氣,口具組的口具擋片沒有按照嘴唇內側與牙齒外側的U形間隙形狀制作,擋片兩側設置的牙齒墊僅分別能讓口腔兩側的上下一對牙齒咬住,如果遇到該位置的牙齒是齲齒或因該位置的牙齒損壞,就嚴重影響了該口具含在嘴里的牢靠度,以及平行組合在一個平面上的呼氣閥外形體積相對較大的問題,新設計了一種礦用壓縮氧自救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西科林礦山檢測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山西科林礦山檢測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10200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