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梯級與梯框的結合構造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098563.3 | 申請日: | 2009-09-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460705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5-12 |
| 發明(設計)人: | 李振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市金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6C7/08 | 分類號: | E06C7/08;E06C7/10 |
| 代理公司: | 天津伊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08 | 代理人: | 王念冬 |
| 地址: | 300402 天津市***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梯級 結合 構造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梯子領域,涉及梯級與主梯框連接方式,特別是中空的梯框與中空的梯級踏棍的連接構造。
背景技術
已知技術如已公開的中國專利200520027109.0一種梯踏棍與梯框的結合構造,包括裝置在兩中空梯柱之間的踏棍本體,其中,踏棍本體的兩端具有與梯柱聯結的裝配端部;在梯框與梯踏棍結合處預置可橫向支撐中空梯框內壁的支撐套。本案設置恰恰支撐中空梯框內壁的支撐部件,使每一踢踏輥上裝置的支撐套對中空的梯框形成若干個支撐部件,從而有效的提高梯框的強度和梯子的安全性。
上述習知的技術是本申請人的在先貢獻,它有效的提高了梯框的強度和梯子的安全性,但此構造在生產環節中存在梯棍裝入梯框時不夠方便的問題,為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需要更方便裝配的梯級與梯框結合構造問世。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在于克服前述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種方便裝配的梯級與梯框結合構造。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是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梯級與梯框的結合構造,包括裝置在梯框上的梯級本體,梯級本體的端部具有與梯框聯結的裝配端部,其中,所述梯級本體的裝配端部一體壓制出環繞梯級本體外壁的第一限位部;該梯級本體的裝配端部還設置環繞梯級本體外壁的第二限位部,該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之間形成夾緊梯框的間距;所述梯級本體的裝配端部一體壓制出環繞梯級本體外壁的第三限位部,該第三限位部緊貼梯框第一內壁的位置,該第三限位部與第一限位部形成容置梯框的第一限位槽;所述梯級本體的裝配端部一體壓制出環繞梯級本體外壁的第四限位部,該第四限位部緊貼梯框第二內壁的位置,該第四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形成容置梯框的第二限位槽。
本案解決技術問題還可以采取以下技術方案進一步實現:
前述的梯級與梯框的結合構造,其中,所述的第三限位部、第四限位部構造相同。
前述的梯級與梯框的結合構造,其中,所述第三限位部設置為第一漲型凸起限位部,第四限位部設置為第二漲型凸起限位部;所述漲型凸起限位部是指限位部的外緣周長略大于梯框裝配孔的孔徑周長,形成能夠借由梯框裝配孔的漲力變形使得梯級的漲型凸起限位部擠進梯框裝配孔的構造,該梯框裝配孔是指梯級與梯框結合的裝配孔。
前述的梯級與梯框的結合構造,其中,所述第一漲型凸起限位部與第二漲型凸起限位部之間形成支撐部。
前述的梯級與梯框的結合構造,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緊貼梯框第一側a形成限制,第二限位部緊貼梯框第二側b形成限制。
前述梯級與梯框的結合構造,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是擠壓成型的凸脊。
前述的梯級與梯框的結合構造,其中,所述第二限位部是固定裝配翻邊構造或是擠壓成型的凸脊構造。
前述的梯級與梯框的結合構造,其中,所述梯級本體是橫截面為方形或圓形或半圓形任意一種的中空管材;
前述梯級與梯框的結合構造,其中,所述的梯框是橫截面為長方形管材。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顯著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在優異的結構配置下,至少有如下的優點:
本案設置的各個限位部形成夾緊梯框的構造,有效保障梯框的強度和梯子的安全性,無需加置支撐件優化了裝配工藝,可有效提高生產效率。本案漲型凸起限位部的巧妙設置,又進一步方便了裝配,可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梯級與梯框結合構造的主視面示意圖;
圖2是梯級與梯框結合構造的俯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為了簡單和清楚的目的,下文恰當的省略了公知技術的描述,以免那些不必要的細節影響對本技術方案的描述。
參見圖1、2所示,一種梯級與梯框的結合構造,包括裝置在兩梯框1之間的梯級本體2,其中,
所述的梯級本體為中空管材,如橫截面為方形、圓形或半圓形管材,圖1所示為橫截面為方形中空管材梯級本體的實施例;
所述梯框也為中空管材,圖1所示是橫截面為長方形管材梯框的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市金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天津市金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09856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桁架臂變徑器和履帶起重機
- 下一篇:一種新型預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