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抽油機井清蠟加熱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096031.6 | 申請日: | 2009-03-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81829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1-13 |
| 發明(設計)人: | 張書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書文 |
| 主分類號: | E21B37/00 | 分類號: | E21B37/00;E21B36/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62450河北省***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抽油機 井清蠟 加熱 裝置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加熱裝置,具體地系一種用于油田抽油機井洗井清蠟的加熱器。
背景技術
在油田抽油機井采油過程中,由于井壁和油管結蠟,影響抽油效果,需要定期清洗。在現有技術中,一般采用加熱方式清洗。國家知識產權局2007年6月20日授權公開了一項名為《新型真空超導加熱器》、公告號為:CN2913595Y的實用新型專利,其包括:帶有保溫層的殼體、輸油管和超導管,輸油管兩端分別設有進油口和出油口,輸油管和超導管之間裝有超導介質。在殼體下部外側設有燃燒器,殼體下方設有水箱,在殼體頂部設有煙囪。該專利技術存在的不足是:采用油為加熱介質,超導液為導熱介質,設置兩層管路,結構復雜,成本高,且經過超導液的傳導,損失了熱量,加熱效果差。另外,燃燒器產生的熱量在殼體內經過最捷徑到達煙囪,在殼體內滯留時間短,留有未加熱死角,造成熱量的損失和加熱不充分。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之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上述之不足,提供一種改進的抽油機井洗井清蠟加熱裝置,其結構簡單,加熱充分,使用效果好。
為達到上述之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包括有:帶有保溫層的殼體、燃燒器、水箱和煙囪,在殼體下部外側設有燃燒器,殼體下方設有水箱,其特征在于:在殼體內設有輸水管,輸水管兩端分別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在殼體內設有橫向隔板,橫向隔板固定于殼體燃燒器一側的側壁上,煙囪開設在殼體頂部并與燃燒器位于同側。
本實用新型采取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采用水為介質,只需一根管道,簡化了結構,降低了成本。另外,在殼體內設有橫向隔板,可以將燃燒器產生的熱量在上升時經過橫向隔板的環繞迂回到達煙囪,延長了行進路程和滯留時間,不會留下未加熱死角,提高了熱效率,增強了加熱效果,節約了熱能。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圖。
圖中標記:1-殼體、2-保溫層、3-燃燒器、4-水箱、5-煙囪、6-輸水管、7-進水口、8-出水口、9-橫向隔板
具體實施方式
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有:殼體1、保溫層2、燃燒器3、水箱4和煙囪5,在殼體1下部外側設有燃燒器3,殼體1下方設有水箱4,在殼體1內設有輸水管6,輸水管6兩端分別設有進水口7和出水口8,在殼體1內設有橫向隔板9,橫向隔板9固定于殼體1燃燒器3一側的側壁上,煙囪5開設在殼體1頂部并與燃燒器3位于同側。
本實用新型的輸水管6在殼體1內蛇形盤繞,延長管路在殼體內的長度,增加受熱面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書文,未經張書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09603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