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PCI總線通用力學性能高精度測量控制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094433.2 | 申請日: | 2009-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54521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1-24 |
| 發明(設計)人: | 張泳;韓巍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春匯創軟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9/05 | 分類號: | G05B19/05;G01N3/00 |
| 代理公司: | 吉林長春新紀元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驥 |
| 地址: | 130012 吉***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pci 總線 通用 力學性能 高精度 測量 控制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力學性能試驗設備測控技術領域,尤其應用于材料試驗機力、變形、位移等傳感器的測量和伺服控制。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力學性能測量控制系統多采用單片機為控制核心的箱式結構,力、變形、位移多采用分檔的直流放大器技術,分辨率10000碼左右,精度為示值1%;控制多采用脈沖直接控制伺服系統的方式,無力、變形、位移三閉環控制,而且產品性能可靠性低、故障率高,無法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材料性能試驗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PCI總線通用力學性能高精度測量控制系統,以解決目前產品性能可靠性低、故障率高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應變傳感器依次連接放大器卡上的傳感器接口、前置放大器、濾波器、A/D轉換器和A/D輸出接口;PCI卡的I/O接口依次連接光耦芯片和大規模可編程器件;A/D輸入接口與大規模可編程器件連接;控制接口依次連接D/A轉換電路和大規模可編程器件;大規模可編程器件連接PCI接口芯片,PCI接口芯片與PCI總線接口連接,A/D輸出接口通過扁平電纜與A/D輸入接口連接。
本實用新型優點在于結構新穎,完全滿足了力學材料性能試驗的需要。可以實現200000碼,誤差為示值0.5%的高精度測量,和力、變形、位移三個信號的閉環控制并可平滑切換,成本低、穩定性高。可以廣泛應用于電子萬能試驗機、液壓萬能試驗機、扭轉試驗機、蠕變試驗機等各種力學性能試驗機,克服了以往控制器測量精度差,無法進行力和變形閉環控制的弊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原理框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PCI接口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應變傳感器1依次連接放大器卡上的傳感器接口2、前置放大器3、濾波器4、A/D轉換器5和A/D輸出接口6;PCI卡的I/O接口7依次連接光耦芯片8和大規模可編程器件9;A/D輸入接口10與大規模可編程器件9連接;控制接口12依次連接D/A轉換電路13和大規模可編程器件9;大規模可編程器件9連接PCI接口芯片15,PCI接口芯片與PCI總線接口14連接,A/D輸出接口6通過扁平電纜11與A/D輸入接口10連接。
本實用新型中整套控制系統采用一塊PCI總線卡,主要解決位移信號采集、I/O控制和伺服控制,另一塊放大器卡主要負責力和變形的模擬信號的采集和放大,兩塊卡通過一條扁平電纜進行通訊。
PCI總線卡主要實現PCI接口和數字信號的采集和伺服控制,PCI總線的接口采用PLX9052芯片作為PCI橋,實現PCI總線和ISA接口的轉換,在上面配以CPLD芯片EPM7128實現三路光碼信號的采集和一路D/A芯片的控制。放大器卡主要負責力和變形信號的放大,并通過24位ADS1250芯片進行A/D轉換,實現高精度的信號采集。
圖2是PCI接口的電路原理圖,是本實用新型的關鍵部分,U25是PLX9052芯片,可以實現PCI接口協議轉換成通用ISA接口協議。U26是串行配置芯片93LC46B,主要負責PCI卡上電時對PCI總線資源的配置。PR8、PR13、PR14、PR15、PR16、PR17是電阻排,主要負責對PLX9052芯片管腳的上拉和下拉,使芯片能夠正常工作。電容主要起到濾波作用。
工作原理:應變傳感器1信號經過傳感器接口2到達前置放大器3放大,經濾波器4濾波后,進入A/D轉換器5,轉換成數字信號,匯總到A/D輸出接口6,通過扁平電纜11傳遞至A/D輸入接口10,送入大規模可編程器件9;外部光碼信號從I/O接口7輸入,經光耦芯片8隔離,進入大規模可編程器件9,D/A轉換電路13發出信號傳送到控制接口12,PCI接口芯片15將PCI總線接口14協議轉換成ISA總線接口協議,并連接到大規模可編程器件9;大規模可編程器件9作為中轉核心,對ISA總線進行譯碼,執行PCI總線接口14傳來的讀寫操作,采集A/D數據和光碼數據,并對D/A進行操作,實現對A/D、光碼的采集和D/A的控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春匯創軟件有限公司,未經長春匯創軟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09443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槳葉成型模智能控制單元
- 下一篇:煤礦井下氣體監測用人機交互裝置





